大医精诚网 首页 中医 中医基础基础知识
订阅

基础知识

应看中医!(中医百科)
1对西药有耐药抗药患者。有人多用西药后,药效逐渐降低,甚至无效,如改服中药,往往疗效较好。如气管炎患者,咳嗽、多痰,打了许多抗菌消炎的针剂,仍无济于事。一旦改服润肺止咳化痰的中药,见效显著,痰少咳停。 ...
2015-11-30 22:01
中医谈“火”虚实大有讲究!(中医漫谈)
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唇赤、心烦少寐、脉细 ...
2015-11-30 21:57
中医是医学艺术而非医学技术(中医漫谈)
2015-11-30 21:57
中医学是怎样一门学科?应如何学习和研究?
一、中医学是怎样一门学科?应如何学习和研究? “中医学”,是以综合的方法为主,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从而阐明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医疗预防保健服 ...
2015-11-30 21:57
中医的别名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第一个名字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 ...
2015-11-30 21:57
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疾病有热证和寒证之分,一般说来,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药,如寒性的黄连、黄柏、大黄能清热、降火、解毒。能够治疗寒证的大多属温性或热性药,如热性的附子、干姜 ...
2015-11-30 21:57
中药进行炮、炒、炙等加工的作用
不论是来源于动物、植物或矿物的各种中药,初期都是粗糙和不清洁的,需要经过各种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炮、炒炙、煅、蒸等都是用于加工制做单味中药的方法,加工制做中药其目的的主要有以下一些: 保障药物的清洁 ...
2015-11-30 21:57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药方剂配伍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用而确认的,君是主的意思,君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如四君子汤是用以治疗脾胃气虚而引起的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小便 ...
2015-11-30 21:56
中药的升、降、沉、浮
升、降、沉、浮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趋向。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面,常常都会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呃逆、喘息),向下(如腹泻、脱肛、崩漏等),向外(如阳气浮而发热、自汗、盗汗等),向内(如表邪不解、疹毒内攻 ...
2015-11-30 21:56
中药煎剂冷服?热服?怎样定?
很多人都喜欢在中药煎出来后趁热服下,怕放凉了失去疗效,也有人认为冷服比热服好,那么到底是冷服好还是趁热服好呢?应该说中药煎剂是冷服或热服应根据病情、药性、季节、以及体质等多方面来决定,不应一概而论。 ...
2015-11-30 21:56
夏夜贪凉提防伤暑(中医保健 )
在酷热的夏夜,由于怕热贪凉,常常引起伤暑。 最常见的是暑热伤表,出现发热发冷、头疼身痛、不出汗、心中烦、口发干、小便黄等症状,舌苔是黄色,脉搏增快。应当采用解表清暑的方法治疗,一般可用香薷、厚朴各6克, ...
2015-11-30 21:56
夏日炎炎当心中暑(中医保健 )
夏日炎炎,如果在阳光下曝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都可能引起中暑。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或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 中暑起病很急,初期有浑身无力、头晕、心慌、出汗很多,口渴 ...
2015-11-30 21:56
中医名词解释
【太平惠民毫局】 是宋代政府官方举办的一种买卖药材机构。宋代对药材多行官卖,十一世纪后期在京城设立了太医局卖药所,制造,出售丸、散、膏、丹和药酒。此后,几经改名,而且不少省、州、县也相继设立。当时把制 ...
2015-11-30 21:56
中医药店为何称“堂”
――张海彦,李淮军 《中药趣话》,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1999.1第2版 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诸如什么“济生堂”、“同仁堂”、“长春堂”、“四知堂”等。以致有些药店沿变到后来发展成制药厂,仍 ...
2015-11-30 21:56
葛洪(公元二八一--公元三四一年)
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据《曹书·葛洪传》记述,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但因家境贫困,无力供养葛洪念书,于是葛洪白天砍柴卖钱,以换取纸墨,夜间抄写别人的书 ...
2015-11-30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