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的常识有什么呢?
2015-12-22 23:29| 发布者: 【小渔夫】| 查看: 7| 评论: 0
大家都知道乙脑这种疾病对孩子的健康危害很大,但是家长们并不知道关于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这样就不能在孩子患病的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做及时的治疗,好了下面我们就来和专家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些知识吧,希望家长们好好的学习。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也称为日本脑炎。是以蚊子主要的传播媒介,乙型脑炎病毒为病原,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家畜家禽是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猪(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节几乎 100%的受到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母亲传递抗体对于婴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发病多见于 10 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病死率也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80% ~ 90%的病例集中在 7 、 8 、 9 三个月 。潜伏期一般为 10 到 14 天。 病初 1-3 天,体温在 1-2 天内可高达 39-40 ℃,会有头痛、恶心、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极期出现在病程第4-10 天,症状逐渐加重。体温持续上升,可达 40℃ 以上。并有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 ~ 2 日,但多见于 3 ~ 8 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 呼吸衰竭为主要致死原因。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还可伴膀胱和直肠麻痹。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进入恢复期,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虽经积极治疗,但发病半年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者,称为后遗症。约5% ~ 20%患者留有后遗症。后遗症以意识障碍、失语、痴呆和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经积极治疗多可不同程度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以上我们的介绍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的学习和阅读, 只有家长们认真的对待孩子的健康问题,孩子们才能远离疾病的困扰,过一个健康的生活,这样孩子次啊能幸福快乐,茁壮成长。希望家长们重视孩子的疾病。 |
上一篇: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办法是什么呢下一篇:乙肝检查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