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常识性知识呢
2015-12-22 23:38| 发布者: 【小渔夫】| 查看: 5| 评论: 0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了,并且发病特别的急,孩子的年龄越小,发病的机率就会越大,带给患儿的侵害特别的严重,为了可以给大家应对此病带来帮助,我们需要多去认识一些相关的知识,往下看认识一下常识到底有哪些呢。 乙脑发病初期的症状和感冒很相似,常常被误诊为重感冒而延误了早期诊治。因此,在乙脑流行季节,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早期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医。只有及时发现才能对症处理,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预防乙脑,一是要做好居室的防蚊、灭蚊。采用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二是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三是在乙脑流行季节,避免到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与露营。四是发现病人后要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隔离期应着重防蚊。五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儿童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分为两种,一种为减毒活疫苗,一种为灭活疫苗。疫苗种类不同免疫程序也不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接种两次,出生满8月龄的儿童注射1次,2周岁再加强注射1次。乙脑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接种四次,出生满8月龄时接种两次,间隔7—10天,2周岁加强注射1次,6周岁再加强注射1次。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个别孩子注射后可能会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会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 乙脑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人畜都可以患病。猪的感染率高达100%,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或扩增宿主。由于蚊体可携带乙脑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故蚊不仅是传播媒介,还可能是病毒的长期宿主。人感染乙脑病毒后,可发生显性或隐性感染,两者之比为1:1000~2000。无论是隐性还是显性感染,在人体内发生病毒血症的期限不超过5天,所以患者并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需要蚊虫作为媒介将病毒传人人体,所以,乙脑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在南方为6~8月,北方为7~9月。每年5、6月份,乙脑病毒的感染先在猪群中流行,蚊吸猪血后病毒在故体内繁殖,可使猪群中发生第二次流行;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病毒即经皮肤进人人体。当病毒进人血液循环即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能否发病则取决于病毒的毒力、数量和人抵抗力的强弱。如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内繁殖即引起脑炎。 乙脑病毒可侵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中脑、丘脑的病变较重;其次是小脑皮质、延髓和桥脑;脊髓的病变通常较轻。可见软脑膜充血、脑回变宽、变平,脑沟变窄;灰质和白质中的血管高度充血和水肿、可发生颅内压增高。病变进一步加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发生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脑膜血管也有充血和水肿,但较脑实质轻。 综合认识到了上面的这些知识之后,朋友们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的常识已经有所认识了,相信朋友们在看到了上面的知识之后,就能帮助您进行应对该病,为了能够减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生活中需要展开一些相关的预防。 |
上一篇:疟疾应该如何治疗下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应该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