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太阳病脉证并治篇——桂枝系列经方学习体会(转)续

[复制链接]
查看1093 | 回复6 | 2012-7-9 1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枝汤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三两)。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桂枝汤的基本作用是调和营卫,增强身体机能,驱邪外出,利用调和营卫的作用来解表。

2、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3、本方临床运用甚为广泛,多以营卫失调、气血不和而病性偏寒者为辨证要点。

4、有研究者认为,本方通过调和营卫、畅通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使营卫不和所致的体温偏低或偏高的病理状态趋向正常;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对心阳虚所致的汗腺分泌异常进行调节;对心脾阳虚所致血压异常进行调节;对大肠功能失常所致久利或便秘进行调节。

5、此方有多种对药的配合作用,如:桂枝-甘草、桂枝-芍药、桂枝-生姜、生姜-大枣、芍药-甘草等,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五种药物的配比进行调整。

6、太阳病,辛温益气解表。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8条,喘家,做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三两)、

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1、  厚朴、杏仁温中化饮。

2、  此证为太阳太阴合病,辛温解表。


桂枝加葛根汤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三两)、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有汗,桂枝汤加葛根四两;无汗,再加麻黄。

2、葛根清凉,解热解肌。

3、此证为太阳病,辛温解表。


桂枝加附子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1、阳虚脱汗,津液虚竭,致使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太阳病陷于少阴,扶阳解表。

2、此证为太阳少阴合病,扶阳解表。


桂枝加芍药汤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由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里实症,表未解,实则太阴太阳合病,倍芍药治疗腹部痉挛疼痛。处方时分清太阴太阳主次,慎用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大黄(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由太阳病误下,引邪入里,里实症,表未解,实则太阴太阳合病,倍芍药治疗腹部痉挛疼痛,加大黄通便,驱邪外出。处方时分清太阴太阳主次,慎用芍药、大黄。




桂枝加桂汤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桂枝(去皮,五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桂枝甘温,温通心阳。汗法,横向驱邪,心阳不振,导致上部阳虚,动力不足,致使上冲,证明阴液足够,仅需补心阳。

治疗桂枝汤证,气上冲甚剧者。此处加桂,强化了通阳化气之力,心阳盛则冲气藏。

辛温解表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四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四两)、

人参(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加人参、芍药、生姜补中滋液除水气,以益荣血。

益阴解表太阳太阴合病


小建中汤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辩证要点:

阳脉涩阴脉弦腹中痛。

小建中汤内能补虚,外能解表,补虚乃补阴液之虚。

太阳太阴合病可以与49条、50条互参。




    因表格较大,帖子里未显示出来,请参阅本网站的空间链接:
    http://www.fuxzy.cn/hi/space.php?uid=3560&do=blog&id=2240
葬花2000 | 2012-12-24 1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天津石材
葬花2000 | 2012-12-24 1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天津石材
qazxswabc | 2013-1-6 13: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hero2000 | 2013-1-10 11: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bonefzy | 2014-4-28 23: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撸过
班姊陵 | 2019-8-24 09: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LZ敢整点更有创意的不?兄弟们等着围观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