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苏沈良方-卷第二-治风气四神丹
熟干地黄 元参 当归 羌活(各等分) 上捣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酒服,丸数随宜。《列仙传》有山图者,入山采药折足,仙人教服此四物而愈。因久服,遂度世。顷余以问名医康师孟。师孟大异之云,医家用此多矣。 ...
分类:    2015-12-7 16:1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外所因心痛证治
足厥阴心痛,两胁急,引小腹连阴股相引痛。手心主心痛,彻背,心烦,掌中热,咽干,目黄赤,胁满。足太阴心痛,腹胀满,涩涩然大便不利,膈闭咽塞。手太阴心痛,短气不足以息,季胁空痛,遗失无度,胸满烦心。足少阴 ...
分类:    2015-12-7 16:1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 针灸上-鼻病第四
法七首 鼻中壅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 囟一穴,主鼻塞不闻香气,日灸二七至七百壮,初灸时痛,五十壮已去不痛,七百壮还痛即止,至四百壮渐觉鼻轻。 治鼻中息肉,灸上星二百壮,入发际 ...
分类:    2015-12-7 16:17
圣济总录-卷第七·诸风门-柔风
论曰柔风之状。四肢不能收。里急不能仰。盖以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阳而搏于外。 则皮肤缓。在阴而乘于内。则腹里急故也。 治柔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欲起不随。并治产后中风。四肢不能收摄。羌活汤方 羌活(去芦 ...
分类:    2015-12-7 16:17
苏沈良方-卷第二-四味天麻煎方
世传四味五两天麻煎方。盖古方,本以四时加减,但传药料耳。春肝旺多风,故倍天麻; 夏伏阴,故倍乌头;秋多利下,故倍地榆;冬伏阳,故倍元参。当去皮生用,治之方,捣乌头无复毒。此常服不独去病。乃保真延年,与 ...
分类:    2015-12-7 16:1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内所因心痛证治
肝心痛者,色苍苍如死灰状,终日不得太息。真心痛者,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脾心痛者,如针锥刺其心腹,蕴蕴然气满。肺心痛者,若从心间起,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肾心痛者,与背相引,善螈,如物从后触其 ...
分类:    2015-12-7 16:17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二 第三门-消食丸
《和剂局方》消食丸不用蜜,以蒸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七十丸甚妙!
分类:    2015-12-7 16:17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上-论服饵法
夫药有君臣佐使,人有强弱虚实,服饵之法,轻重不同,少长殊途,强羸各异,或宜补宜泻,或可汤可丸,加减不失其宜,药病相投必愈。若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 ...
分类:    2015-12-7 16:1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 针灸上-舌病第五
法二十五首 重舌,灸行间,随年,穴在足大指歧中,二穴。 小儿重舌,灸左足踝上七壮。 又灸两足外踝上三壮。 紧唇,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壮。又灸承浆三壮。 牙齿疼,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方愈。 齿疼 ...
分类:    2015-12-7 16:17
圣济总录-卷第七·诸风门-瘫痪
论曰瘫痪之辨。瘫则懈惰而不能收摄。痪则弛纵而不能制物。故其证四肢不举。筋脉关节无力。不可枝梧者。谓之瘫。其四肢虽能举动。而肢节缓弱。凭物方能运用者。谓之痪。 或以左为瘫。右为痪。则非也。但以左得之病在 ...
分类:    2015-12-7 16:17
世医得效方-卷第四 大方脉杂医科-痰饮
x二贤汤 x 治痰实,食后胸满,远年痰饮,服之愈。 薄橘红(四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沸汤调服。其功在茯苓、半夏、枳实、南星之上。 x茱苓丸 x 治头疼,背寒,呕吐酸汁,不思饮食,小便不利,气壅昏眩。 白茯苓 ...
分类:    2015-12-7 16:17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二 第三门-三棱丸
食药三棱丸,行在糯米仓巷口,牟郎中家方。 陈仓米(四两,拣净,以新好色巴豆二十一粒,削去皮,慢火同炒,候仓米香黄,巴豆黑色为度,不令米焦,拣去巴豆不用,只用仓米 橘皮去白,焙干,与仓米等分秤) 上同为细 ...
分类:    2015-12-7 16:17
苏沈良方-卷第二-木香散
治偏风瘫痪,脚气等疾。 羌活(一两) 麻黄(去节水煮少时去沫二两) 防风(三分) 木香 槟榔 附子(炮去皮) 白术 川乌头(炮去皮) 草豆蔻(和皮用) 陈橘皮 牛膝(酒浸一宿) 杏仁(生去皮尖) 当归(酒浸一宿) ...
分类:    2015-12-7 16:17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不内外因心痛证
久积心腹痛者,以饮啖生冷果实,中寒不能消散,结而为积,甚则数日不能食,便出干血,吐利不定,皆由积物客于肠胃之间,遇食还发,名积心痛。及其脏寒生蛔致心痛者,心腹中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腹热涎 ...
分类:    2015-12-7 16:17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上-论用药法
夫济时之道,莫大于医,去疾之功,无先于药。人居五行四气,病生暑湿风寒,药分三品七情,性有温平冷热,凡于行用,不得差殊,庶欲立方,便须凭据,疗之合理,病无不痊。若自昧新陈,莫分真伪,用之偏僻,使之稀疏, ...
分类:    2015-12-7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