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圣济总录-卷第一·运气-丙子岁图
\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羽水运,岁水太过,气化营运先天,水运临子,是谓岁会,气之平也。平水之岁,命曰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政流演,其 ...
分类:    2015-12-7 15:58
仁术便览-卷三-痫病
颠痫之脉,浮洪大长,滑大坚疾。痰蓄心狂且如痫,因惊而得。惊则神不守舍,舍空而痰聚也。惊与痫宜吐,大率行痰为主,用黄连、南星、瓜蒌、半夏,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不愈。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 ...
分类:    2015-12-7 15:5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不内外因中风凡例
凡因不内不外而致风中者,亦各从其类也。如新沐中风,名曰首风;饮酒中风,名曰漏风,又曰酒风;入房中风,名曰内风,又曰劳风。治之各有方。 附子摩头散 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头痛不可以出, ...
分类:    2015-12-7 15:58
仁术便览-卷三-颠狂
《脉诀》:颠痫之脉,浮洪大长滑大坚疾,痰蓄心狂,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又曰:脉乍大乍小,乍长乍短,此皆邪脉,神志昏乱。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治心神,开痰结。亦有中邪 ...
分类:    2015-12-7 15:58
圣济总录-卷第一·运气-丁丑岁图
\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木不及,气化营运后天,委和之纪,曰上官与正宫同,诸同正岁,气化营运同天,此言天气平也。天地之气,上见太阴,左间少阳,右间少阴,故地气上腾而其政肃,下见太阳 ...
分类:    2015-12-7 15:5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叙中寒论
夫寒者,乃天地杀厉之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脏为肾,故寒喜中肾。肾中之,多使挛急疼痛,昏不知人,挟风则眩晕,兼湿则肿疼。治之唯宜温剂,不可吐下,皆逆也。 然寒性虽喜归肾,五脏皆能中之,若中于经络之 ...
分类:    2015-12-7 15:58
仁术便览-卷三-惊悸怔忡
心中惊悸,脉必代结。饮食之悸,沉伏动滑。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 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多是痰。寻常者,多是痰。真觉心跳者 ...
分类:    2015-12-7 15:58
圣济总录-卷第一·运气-戊寅岁图
\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中见太征火运,岁火太过,气化营运先天,太征上临少阳,是谓天符之年,平火之岁,命曰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候 ...
分类:    2015-12-7 15:5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五脏中寒证
肝中寒者,人迎与左关上脉紧而弦。肝虚中寒,乃母子相因,弦多则吉;但紧不弦,舌卷囊缩,为不利,故使本部脉,紧如切绳。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翕翕发热,熏然面赤, 如有汗,胸中烦热,胁下挛急,足不得伸。 ...
分类:    2015-12-7 15:58
千金翼方-卷第十 伤寒下-厥阴病状第三
五十六证 方七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蛔,下之不肯止。 厥阴中风,其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尽卯。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与水饮之即愈。 诸四逆厥 ...
分类:    2015-12-7 15:58
圣济总录-卷第一·运气-己卯岁图
\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宫土运,岁土不及,气化营运后天,岁之气化,上见阳明,左间太阳,右间少阳,故天气急而其政切,下见少阴,左间太阴,右间厥阴,故地气明而其令暴,阳专其令,炎暑盛行,物燥以 ...
分类:    2015-12-7 15:58
仁术便览-卷三-虚损
《脉理提纲》曰:气虚脉细,或缓而无力,左手弱;血虚脉大,或数而无力,右手脉弱。 阳虚脉迟,阴虚脉弦,真气虚脉紧。指男子久病,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脉强则生,弱则死。 四君子汤 补气,和胃, ...
分类:    2015-12-7 15:5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中寒治法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时林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 ...
分类:    2015-12-7 15:58
仁术便览-卷三-诸血
吐血,全是血出。是乃火载血上,错经妄行,其脉必芤。身热脉实者,难治;身凉脉微细者,易治。血证复下恶痢者,其邪易去。 犀角地黄汤 治吐呕血,衄血通治。 犀角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各等) 每服五钱,水煎,食远 ...
分类:    2015-12-7 15:58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叙中暑论
中暑,其脉阳弱而阴虚,微迟似芤。夫暑,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故暑喜归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肺,则喘满痿;入肾,则消渴利小便。凡中 死,治之切不得 ...
分类:    2015-12-7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