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方剂类
订阅

方剂类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眼目门-目风泪出
论曰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肝气既虚,风邪乘之,则液不能制,故常泪出,冲风则甚也。 治眼赤痛,或生翳,及多风泪。决明散方 决明子(微炒) 菊花 蔓荆实(去皮) 车前子 茺蔚子 黄连(去须) ...
分类:    2015-12-7 18:2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眼目门-丹石毒上攻目
论曰丹石毒气,上攻于目者,热气内乘于肝也,在窍为目,本受血而能视,服石之人,将适失宜,其毒流于肝,则营血否涩,冲发于目,故令两目赤痛,或生 肉,治不宜缓,缓则石势穿发睛瞳,目睛高突损烂,难疗。 治丹石热 ...
分类:    2015-12-7 18:21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蜈蚣伤
烂嚼吴茱萸一味,擦之立效。 又方,以鸡粪涂之,痛即止,白鸡粪尤妙。 又方,张友闻县尉传。 大捻纸灯一个,浓蘸麻油,点着了于咬处照, 之毒瓦斯自出,尽入油烟中也。 又方,以右手大指中指托地上,于中指尽处掏少 ...
分类:    2015-12-7 18:21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狗咬
烂嚼杏仁敷之,或以人屎汁敷尤良。 又方,井口蚯蚓粪,湿敷疮上,以物包定,即瘥。 又方,杏仁去皮尖,同马蔺根研细,先以葱汤洗疮,然后涂之。
分类:    2015-12-7 18:2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眼目门-时气后患目
论曰时气后忽目赤肿痛,或生翳膜者,肝心肺余热,上攻于目故也,盖目受五脏精华,不独专属于肝,心肺之热,亦能乘之,故时气之后,脏腑余毒未尽,熏发于目。或因体虚未实,多食热毒之物,皆令目病,轻者亦痛,重者或 ...
分类:    2015-12-7 18:2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眼目门-目晕
论曰灵枢经曰,瞳子黑睛法于阴,白睛赤脉法于阳,阴阳俱转,则精明矣,若阴阳不和,肝虚血弱,风邪毒气,乘虚而搏于睛气,故令二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水轮昏浊,黑白不明,是为目晕之候。 治风热乘虚, ...
分类:    2015-12-7 18:21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寸白虫
燕贤仲侍郎年二十三、四时患此,根据方治一剂服之,良久据厕,下虫二时许不数丈,遂愈,更不复发。此病多因食生牛肉得之,尝药时所下皆其子,故多再发则不发矣。又云其虫母二条相合疑牝牡。 酸石榴根南引者,掘取, ...
分类:    2015-12-7 18:2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眼目门-目昏暗
论曰目昏暗之疾,其候有二,肝气不足则血弱,肾气不足则精衰,血弱精衰,不能营养于目,渐致昏暗,又病源云,夫眼者、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皆上注于目,若血气充实,则瞻视分明,若血气虚竭,则风邪易侵,故令昏暗不明 ...
分类:    2015-12-7 18:2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眼目门-目?
论曰目者肝之外候,血之府也,腑脏气虚,不能上注于目,则精华衰弱,又为风邪痰饮所攻,故使瞻视不明而 也,或见飞蝇黑花者,久成障翳。 治目视 ,见物不审,及泪出者。兔肝丸方 兔肝(二具炙干) 熟干地黄(焙) 防 ...
分类:    2015-12-7 18:21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八·眼目门-眼眉骨及头痛
论曰目病先头痛,牵连眉骨,攻冲睛瞳者,盖阳经壅热,风毒上攻头脑,下连目系,致生赤脉,心烦懊闷,呕逆怔忪,头面 热,神志不宁,痛久不已,或见飞花,渐致昏暗,及生翳障也。 治风热上攻,眼眉骨连头疼痛。防风汤 ...
分类:    2015-12-7 18:20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眼目门-目见黑花飞蝇
论曰肾水也,肝木也,木得水而盛,其理明矣,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 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其证如此,肾虚可知也,治宜以益肾水去肝风之剂,则标本两得矣。 治一切风毒,眼见黑花,攀 ...
分类:    2015-12-7 18:20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 第二十五门-治头上虱子
章县丞朴曾试有验。 藜芦为细末,掺擦在发中,经宿,虱子皆干死自落。
分类:    2015-12-7 18:20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八 第二十六门-秦桂丸
知金州范罗进。 秦艽(去芦) 桂心 杜仲(去粗皮,炒丝断) 防风 厚朴(去粗皮,各三分) 附子(去皮脐) 各半两) 人参(去 上十四味并生用,须秤择精细,同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也 ...
分类:    2015-12-7 18:20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八 第二十六门-宁志膏
治妇人因出血多,心神不安,不得睡,语言失常。滕生色家方,极有效。 辰砂 酸枣仁 人参 茯神(去木) 琥珀(各一分) 滴乳香(一钱,别研) 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一钱,浓煎灯心枣汤调下。
分类:    2015-12-7 18:20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髭发门-须发黄白
论曰足少阴血气盛,则发润泽而黑,足太阳血气盛,则须润泽而黑,二经血气虚乏,则须发变为黄白,然则还其润泽,复其绀黑,虽有传染之法,曾不如益血补气,为常服剂,盖血气调适,则滋泽外彰,其视敷染之功远矣。 治 ...
分类:    2015-12-7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