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医学传心录-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
丹溪论经水之大义是:经水者阴血也。血为气之配,因气而行。经水来而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经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多痰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 ...
分类:    2015-12-5 22:09
医学传心录-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
妇人多有抑郁之症,乍寒乍热,食减形瘦,宜用越鞠丸以开其郁,逍遥散以调其经。 越鞠丸见24页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甘)草加薄荷,散郁调经功最捷,调经丹皮栀子合。
分类:    2015-12-5 22:08
医学传心录-带下砂淋由于湿热
带下之状,如涕之稠粘,治当清心补养为主。砂淋之状,如水之淡薄,治当清热燥湿为主。 妇人无病单下白者,是湿热下注也。妇人久病,赤白并下,是气虚下陷,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治之。 一妇人年五十,患白砂淋,兼胸 ...
分类:    2015-12-5 22:08
医学传心录-崩漏下血为损任冲
崩漏①之病,为损于冲任之脉。盖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任脉为生养之元气。因损此二脉,故血妄行。初起属实热,宜清热也。稍久属虚热,宜养血而清火也。日久属虚寒,宜温经而补血也。 清热:黄芩、黄连、黄柏、知母、 ...
分类:    2015-12-5 22:08
医学传心录-胎孕不安治有二理
安胎之法有二:有孕母有病,以致胎气不安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胎气不安,以致孕母有病者,但安股气,其病自愈。 胶艾四物汤 漏血胶艾汤,川芎芍药当(归),地黄兼甘草,胎动即安康。 紫苏饮 子悬①紫苏饮,( ...
分类:    2015-12-5 22:08
医学传心录-产后发热原有七因
产后发热原因有七,有去血过多而发热者,有恶露不行而发热者,有感冒风寒而发热者,有过伤饮食而发热者,有蒸乳而发热者,有乳膨而发热者,有早起蓐①劳而发热者。必询问其因、诊切其脉。如去血过多者,六脉必虚,宜 ...
分类:    2015-12-5 22:08
类经-序一
上古时神农、黄帝君而医,岐伯诸公师而医,而医实首于伏羲。羲惧天下后世离天地人而二之也,首立一画以为天地人之总,仲尼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天地人之心也,即所谓性命也。由一心而生八卦,复生六十四卦,列为三百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序二
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一卷 摄生类
类经名义(类经者,合两经而汇其类也。两经者,曰灵枢,曰素问,总曰内经。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平素所讲问,是谓素问。神灵之枢要,是调灵枢。) 一、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 (素问上古天真论)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二卷 阴阳类-一、阴阳应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大曰纲,小曰纪,总之为纲,周之为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二卷 阴阳类-二、法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帝曰:法阴阳奈何?(法,则也,以辨病之阴阳也。)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 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阳胜者火盛,故身热。阳盛者表实,故腠理闭。阳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二卷 阴阳类-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岐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天为阳,西北阴方,故天不足西北。地为阴,东南阳方,故地不满东南。日月星辰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二卷 阴阳类-四、天精地形气通于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五行精气,成象于天,则为七政二十八宿,以定天之度;布位于地,则为山川河海,以成地之形。惟天有精,故八节之纪正;惟地有形,故五方之里分。纪, ...
分类:    2015-12-5 21:53
类经-二卷 阴阳类-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故曰,引辞也。既言阴矣,而阴中又有阴;既言阳矣,而阳中又有阳。此阴阳之道,所以无穷,有如下文云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 ...
分类:    2015-12-5 21:52
类经-三卷 藏象类-一、十二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 全)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脏,藏也。六脏六腑,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腑,阴为脏;合言之,则皆可称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如宣明五气篇曰,心藏神、肺藏魄之类是也 ...
分类:    2015-12-5 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