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温疫论-上卷-脉证不应
表证脉不浮者,可汗而解,以邪气微,不能牵引正气,故脉不应。里证脉不沉者,可下而解,以邪气微不能抑郁正气,故脉不应。阳证见阴脉,有可生者,神色不败,言动自如,乃禀赋脉也。再问前日无此脉,乃脉厥也。下后脉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0
儒门事亲-卷一-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九
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方书旧说,天下皆知之矣。然《礼记》曲礼及玉符潜诀论所云:天下皆不知《曲礼》云:童子不衣裘裳,《说》云:裘大温,消阴气。且人十五岁成童,尚不许衣裘。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0
温疫论-上卷-体厥
阳证阴脉,身冷如冰,为体厥。 施幼声,卖卜颇行,年四旬,禀赋肥甚,六月患时疫,口燥舌干,苔刺如锋,不时太息,咽喉肿痛,心腹胀满,按之痛甚,渴思冰水,日晡益甚,小便赤涩,得涓滴则痛甚,此下证悉备,但通身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0
儒门事亲-卷一-服药一差转成他病说十
《语》云:子之所慎,齐、战、疾。又曰:丘未达,不敢尝。此言服药不可不畏慎也。然世有百十年相袭之弊,至今不除者,敢略数一、二,使后车改辙,不蹈前覆。夫伤寒、温疫、时气、中暑、风温、风疟,与中酒伤食者,其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0
温疫论-上卷-乘除
病有纯虚纯实,非补即泻,何有乘除?设遇既虚,且实者,补泻间用,当详孰先孰后,从少从多,可缓可急,随其证而调之。 医案,吴江沈青来正,少寡,素多郁怒,而有吐血证岁三四发,吐后即已,无有他证,盖不以为事也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0
儒门事亲-卷二-偶有所遇厥疾获瘳记十一
余昔过夏邑西,有妇人病腹胀如鼓,饮食乍进乍退,寒热更作而时吐呕,且三年矣。师觋符咒,无所不至,惟俟一死。会十月农隙,田夫聚猎,一犬役死,磔于大树根盘,遗腥在其上。病妇偶至树根,顿觉昏愦,眩瞀不知人,枕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0
温疫论-下卷-杂气论
日月星辰,天之有象可睹;水火土石,地之有形可求;昆虫草木,动植之物可见;寒热温凉,四时之气往来可觉。至于山岚瘴气,岭南毒雾,咸得地之浊气,犹或可察。而惟天地之杂气,种种不一,亦犹天之有日月星辰,地之有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0
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十二
有一言而可以该医之旨者,其惟发表攻里乎?虽千枝万派,不过在表在里而已矣。欲攻其里者,宜以寒为主;欲发其表者,宜以热为主。虽千万世,不可易也。《内经》言之详矣!今人多错解其旨,故重为之笺。发表不远热,攻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0
温疫论-下卷-论气盛衰
其年疫气盛行,所患皆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言其为疫。至于微疫,反觉无有,盖毒气所钟有浓薄也。 其年疫气衰少,闾里所患者不过几人,且不能传染,时师皆以伤寒为名,不知者固不言疫,知者亦不便言疫。然则何以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0
儒门事亲-卷二-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十三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良工之治病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10
温疫论-下卷-论气所伤不同
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病,譬如所言天地生万物,然亦由方土之产也。但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动物藉饮食而颐养。 盖先有是气,然后有是物。推而广之,有无限之气,因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10
儒门事亲-卷二-凡在上者皆可吐式十四
夫吐者,人之所畏。且顺而下之,尚犹不乐,况逆而上之,不说者多矣。然自胸以上,大满大实,痰如胶粥,微丸微散,皆儿戏也,非吐病安能出?仲景之言曰:大法春宜吐。盖春时阳气在上,人气与邪气亦在上,故宜吐也。涌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09
温疫论-下卷-蛔厥
疫邪传里,胃热如沸,蛔动不安,下既不通,必反于上,蛔因呕出,此常事也。 但治其胃,蛔厥自愈。每见医家,妄引经论,以为脏寒,蛔上入膈,其人当吐蛔,又云:“胃中冷必吐蛔”之句。便用乌梅丸,或理中安蛔汤,方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9
儒门事亲-卷二-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十五
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圣人之刺热五十九刺,为无药而设也,皆所以开玄府而逐邪气,与汗同。然不若以药发之,使一毛一窍,无不启发之为速也。 然发汗亦有数种。世俗止知惟温 ...
分类:
儒门事亲
2015-12-7 21:09
温疫论-下卷-呃逆
胃气逆则为呃逆,吴中称为冷呃,以冷为名,遂指为胃寒,不知寒热皆令呃逆,且不以本证相参,专执俗语为寒,遂投丁、茱、姜、桂,误人不少,此与执辞害义者,尤为不典。 治法各从其本证而消息之,如见白虎证则投白虎 ...
分类:
温疫论
2015-12-7 21:09
1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