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各家类
订阅
各家类
下级分类:
医学传心录
|
洗冤集录
|
皇汉医学
|
伤寒百证歌
|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寒补例
|
伤寒大白
|
丹溪心法
|
疯门全书
|
格致余论
|
河间伤寒心要
|
景岳全书
|
温病指南
|
温病条辨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温热逢源
|
温热暑疫全书
|
温疫论
|
儒门事亲
|
伤寒发微
|
时疫解惑论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时病论歌括新编
|
温热论
|
温病正宗
|
温热经纬
|
类经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变蒸(三十六)
巢氏云: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钱仲阳曰:变者,易也。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脏腑之神志,自内而长,自下而上。 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蒸,即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一谟集·小儿则(下)-小儿下论列方(三十七)
理中汤(热一) 理中丸(同上)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养中煎(新热四) 温胃饮(新热五)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理阴煎(新热三) 胃关煎(新热九)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麻疹
述原(一) 景岳子曰:痘之与疹,原非一种,虽痘之变态多证,而疹之收敛稍易,然疹之甚者,其势凶危,亦不减于痘,最为可畏,盖疹毒痘毒,本无异也。第古人重痘而忽疹,多不详及,使后人无所宗法,余实怅之。自得罗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总论(一)
痘疮一证,俗曰天疮,原其所由,实由胎毒内藏,而复因时气外触,其毒乃发,故传染相似,是亦天行疫疠证也。但考之《内经》则止言疡胗,即今斑疹之属也。故自越人、仲景、元化、叔和诸公皆无一言及痘,可见上古本无是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初辩痘证(二)
痘疹发热,大抵初时与伤寒相似。然伤寒之邪从表入里,故见各经之证,痘疹之毒则从里出表,故见五脏之证。如呵欠闷顿,肝证也;乍凉乍热,手足稍冷,多睡,脾证也;面燥腮赤,咳嗽喷嚏,肺证也;惊悸,心证也; 凉耳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论脉(三)
痘自发热以至起胀,毒从内出,阳之候也,脉宜浮大而数,不宜沉细而迟。自灌脓收靥以后,毒已外解,阴之候也,脉宜和缓,不宜洪数。又曰:痘疮之脉,中和为贵,不可过于躁疾,或见微小。故曰:脉静身凉者生,脉躁身热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形色情性(四)
凡天行痘疹之时,有于未出之先,察其形色情性,可以预知吉凶也。一观其色:如面颜红白明润,与平日同而无变者吉,如忽见红赤而太娇,或 白而无彩,顿然改变异于平时者凶。又如额有青纹,目有赤脉,口有黑气,耳有尘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9:00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日期(五)
痘疮大约之数,发热三日,报痘三日,起胀三日,灌脓三日,结靥三日,共十五日,乃大率常数,此其正也。惟痘密毒甚者,常过其期;痘疏毒微者,常不及期,固有不可一例拘者。但得痘色明润,根窠红活,饮食二便如常,又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9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五脏证(六)
痘疹二证,古人有云:痘自里而出于脏,其毒深,故久热而难出为重;疹自表而出于腑,其毒浅,故暴热而易出为轻。余谓此说未必然也。盖痘疹皆出于脏腑,未有表里不相通者,但出于腑者在痘亦轻,出于脏者在疹亦重。所以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9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三烈集·痘疹诠\痘疮(上)-分气血(七)
一、气血各有所主。凡痘之终始,无非藉赖血气,但得血气充畅,则易出易收,血气不足,则变证百出,故治痘者,必当先顾血气。然气属阳,无形者也;血属阴,有形者也。故无形之属,皆气主之;有形之属,皆血主之。是以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9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脉法(六)
凡小儿形体既具,经脉已全,所以初脱胞胎,便有脉息可辩,故通评虚实论曰:乳子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病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此轩岐之诊小儿,未尝不重在脉,亦未尝不兼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8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声音(七)
声由气发,气实则声壮,气虚则声怯,故欲察气之虚实者,莫先乎声音。如《内经》诸篇有曰: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有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 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有曰:心气虚则悲,实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8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颜色(八)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玉版论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8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药饵之误(九)
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举世幼科既不知此大本,又无的确明见,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则无论虚实寒热,但用海底兜法,而悉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8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小儿诊治大法(十)
凡小儿之病,本不易察,但其为病之源,多有所因,故凡临证者,必须察父母先天之气,而母气为尤切。 如母多火者,子必有火病;母多寒者,子必有寒病;母之脾肾不足者,子亦如之。凡骨软行迟,齿迟语迟,囟门开大,疳 ...
分类:
景岳全书
2015-12-7 18:58
1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 168
/ 168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