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催气手法
停针十分钟内。如针下有胀痛(一)之感觉。见针四围有红晕。即知邪气已至针下。立用正手法泻之。 如停针十分钟以上而针不胀不痛。见针四围亦无红晕。即知邪气未至针下。当用催气法催之。 催气法。阳日用偶。阴日用奇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五-针灸禁忌第一(上)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面第三行左右十穴
面第三行左右十穴(图缺) 阳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灸三壮。针入二分。 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禁针。针之令人目乌色。可灸三壮。炷如大麦。忌肉日加长。如桃大。至三十日定。不见物妨。或如五 ...
分类:    2015-12-9 20:52
普济方·针灸-卷十七-中蛊
桔梗(微温) 鬼臼(温。微寒) 犀角(寒。微寒) 斑蝥(寒) 芫青(微温) 射罔(温。 大热)鬼督邮(平) 葛上亭长(微温) 白 荷(微温) 败鼓皮(平) 蓝子(寒) 羊角(温。微寒)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十六、哕
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连,复出于胃故哕。补手太阴,泻足少阳。
分类:    2015-12-9 20:52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调和营卫手法
补泻寒热升降。正手法用毕时。针下轻松。病患痛苦轻减。将出针时。先用调和营卫手法。先和营(一)气。后再调卫(一)气。和营气针在地部。不分阴日阳日。和营皆用六数。调卫皆用九数。和营用口呼吸。调卫用鼻呼吸。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五-针灸禁忌第一(下)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及,反为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 ...
分类:    2015-12-9 20:52
普济方·针灸-卷十七-出汗
麻黄(温。微温) 葱白(平) 干姜(温。大热) 葛根(平) 石膏(微寒。大寒) 贝母(平。 微寒) 吴茱萸(温。微温) 桂心(大热) 附子(温。大热) 豉(寒) 生姜(微温) 薄荷(温)蜀椒(温。大热)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面第四行左右十穴
面第四行左右十穴(图缺) 本神二穴。在曲差旁寸半。一云、直耳上入发际四分。针二分。灸七壮。(二说相去远矣。可疑。千云。耳正直上入发际二分。) 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针三分。留二呼。宜泻不宜补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十七、唏噫
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
分类:    2015-12-9 20:52
子午流注说难-下卷-用针脉法
灵枢经云。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脉法繁多。用针者以六字概括。曰缓急大小滑涩(一)。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而少气。微有寒。六脉主五脏诸病。详见经文。不 ...
分类:    2015-12-9 20:52
普济方·针灸-卷十七-止汗
麻黄根(微寒) 半夏(生。微寒。熟。温) 牡蛎(平。微寒) 杜仲(平。温) 枳实(寒微寒) 菘萝(平)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甲乙经-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黄帝问曰:九针安生?岐伯对曰:九针者天地之数也。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四时,五以法五音,六以法六律,七以法七星,八以法八风,九以法九野。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 ...
分类:    2015-12-9 20:52
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一-侧面部左右十四穴(更二穴)
侧面部左右十四穴(更二穴)(图缺) 上关二穴。一名客主人。在耳前起骨上廉。开口有空。动脉宛宛中。灸七壮。艾炷不用大。箸头作炷。若针、必须侧卧张口取之。乃得。禁针深。问曰、何以不得针深。岐伯曰、上关若刺 ...
分类:    2015-12-9 20:51
针灸素难要旨-卷二下-二十八、振寒
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分类:    2015-12-9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