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温热逢源-卷上-附注仲景暴感暑热证治各条
诒按:经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据此,则春之温,夏之暑,均是伏气所发而为病也。惟春时另有风温之邪,暴感而病,与伏气所发者,名同而实异。夏时亦有暑热之邪,暴感而病,与伏 ...
分类:    2015-12-7 19:35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一长集·妇人规古方-通用方
四君子汤:方在补阵。治脾肺气虚诸证。 六君子汤:方在补阵。治脾胃虚弱,呕吐吞酸等证。 五味异功散:方在补阵。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等证。 补中益气汤:方在补阵。治劳倦伤脾,外感不解,寒热疟痢,气虚不能摄血 ...
分类:    2015-12-7 19:35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小儿热痢
论曰小儿挟热痢,此由邪热在于肠间,因胃气不和,乳食伤动,故令腹痛肠鸣,下痢黄赤,名热痢。 治小儿热痢下重,或下痢如血汁。香连丸方 木香 黄连(去须各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细末,醋浸炊饼和丸,如绿豆大,每服 ...
分类:    2015-12-7 19:35
温热逢源-卷上-附注仲景兼感湿温证治各条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沈尧封曰:伤寒既以头痛、胃实等项分六经,即以汗字判风寒,渴字认燥热,小便不利认湿气,纵横辨别,邪无遁形矣。学人当于此 ...
分类:    2015-12-7 19:35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小儿
(《秘旨》)补脾汤:(一) 治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切牙目札,头发稀少,误药所致。 人参 白术(各一钱) 白芍药(酒炒) 白茯苓(各八分) 川芎 陈皮(各六分) 炙甘草黄(蜜炙) 当归(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 ...
分类:    2015-12-7 19:35
温热逢源-卷中-辨正周禹载温热暑疫各条
凡病伤寒最重,温热尤烈,伤寒仅在一时,温热暑疫每发三季,为时既久,病者益多。苟不明其源,则流不得而清也;不辨其类,则治不得其当也。夫温热暑疫,皆热证也。燎原之下,苟无清凉一滴,何以治之?人无今昔,性有 ...
分类:    2015-12-7 19:35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小儿赤白痢
论曰小儿痢下赤白,由脾胃不和,乳食所伤。留滞肠中,与津液相搏,肠虚则泄,故为痢也。虚而有热则赤,虚而有寒则白,冷热不调,则赤白相兼,脓血杂下,故名赤白痢。 治小儿赤白痢,腹肚 痛,不思饮食羸瘦。赤石脂丸 ...
分类:    2015-12-7 19:35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通用方
四君子汤:(一三五) 方在补阵一。 治脾肺气虚诸证。 六君子汤:(一三六)方在补阵五。 治脾胃虚弱呕吐等证。 五味异功散:(一三七)方在补阵四。 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等证。 四物汤:(一三八)方在补阵八。 治 ...
分类:    2015-12-7 19:35
温热逢源-卷中-辨正蒋问斋医略伏邪篇
诒按:伏邪之名,从前未经道及。自蒋问斋着医略十三篇,煌煌然着伏邪之名,而伏温一病,始昭然大白于天下。惜乎其所撰伏邪篇,历引内经、仲景之文,既详且备;而羼入吴又可募原之论,谓伏邪即与温疫同条共贯。殊不知 ...
分类:    2015-12-7 19:35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小儿血痢
论曰热痢不瘥,则变血痢,由痢久肠虚,热毒留滞,血脉妄行,流渗肠间,肠虚则泄,故为血痢也。 治小儿血痢。茜根饮方 茜根(锉一两) 地榆(根锉三分) 马蔺子(微炒一分)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微炙) 黄芩( ...
分类:    2015-12-7 19:35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痘疹
保元汤:(一)治痘疮气虚塌陷者。 人参(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五七分) 黄 (二三钱,灌脓时酒炒,回浆时蜜炙)水一钟半,加糯米一撮,煎服。此药煎熟,或加人乳,好酒各半盏和服更妙,酌宜用之。 头额不 ...
分类:    2015-12-7 19:35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小儿脓血痢
论曰小儿脓血痢者,由肠胃虚弱,冷热不调,寒多则色白,或如凝脂,与脓兼下。 多则色赤,或似栀子汁,甚则纯下鲜血,冷热交攻,脓血杂下,治法当分其冷热疳蛊而治之,则无不瘥。 治小儿下痢脓血,肠鸣腹痛。赤石脂散 ...
分类:    2015-12-7 19:35
温热逢源-卷中-辨正张石顽伤寒绪论温热各条
诒按:张路玉于正伤寒外,详列四时外感、类伤寒各病,并采辑各家之说,备着于篇,其论亦至悉矣。惟篇中于冬温、春温、温疫等证与温热病,未能寻源溯流,条分缕析,学人眩焉。兹录其有关于温热病者若干条为之详加评论 ...
分类:    2015-12-7 19:35
温热逢源-卷中-辨正吴又可温疫论各条
诒按:吴氏所论温疫中后治法,大概与伏温相合。故后来张石顽、蒋问斋等治温热病,每每引用。惟方药粗悍,宜于藜藿壮实之体,而不宜于膏粱虚弱之人耳。所可议者,开手即谓温疫秽浊之邪,由口鼻吸受,藏于募原而发。将 ...
分类:    2015-12-7 19:35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小儿蛊毒痢
论曰小儿下痢,瘀血如鸡鸭肝片,随痢而下者,蛊毒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有毒厉之气,中儿肠胃,其邪与血气相搏,变而成痢,血毒气盛,热则伤损腑脏,如中蛊之状,故名蛊毒痢。 治小儿蛊毒痢,下血体羸。黄连饮方 ...
分类:    2015-12-7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