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
订阅

古籍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麻疹方
升麻汤:(一三九) 解散疹毒。 升麻(去须) 葛根(去皮,各一钱) 芍药(酒浸,二钱) 炙甘草(一钱)水一盏,煎五分。食远稍熟服,量人大小加减。 予按:此方即升麻葛根汤也,麻疹之证多属阳明火毒,凡欲解表散邪 ...
分类:    2015-12-7 19:35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小儿下痢烦渴
论曰小儿肠胃虚弱,水谷不分,冷热相交,赤白相杂,痢久不瘥,则津液少而内烦,虚阳上燥于胸膈,故引饮而渴,小便利者,为欲愈,小便不利者,则湿归胃土,土气衰弱,不能制湿,散溢皮肤而为 肿,久变水病。 治小儿下 ...
分类:    2015-12-7 19:35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通用方
人参理中汤:(一五六) 方在热证一。 治脾胃虚寒诸证。 六物煎:(一五七) 方在新因二十。 治痘疹血气不足,随证加减用。 六气煎:(一五八) 方在新因二一。 治痘疮气虚,痒 倒陷。 九味异功煎:(一五九) 方在 ...
分类:    2015-12-7 19:34
温热逢源-卷下-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
冬月伤寒,邪由皮毛而入,从表入里,初见三阳经证,如太阳病,则头项强痛而恶寒之类。三阳不解,渐次传入三阴。其中有留于三阳,而不入三阴者:有结于胃腑,而不涉他经者;亦有不必假道三阳,而直中三阴者。凡此伤寒 ...
分类:    2015-12-7 19:34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小儿胃风腹胀泄痢
论曰小儿肌肤肠胃脆弱,若解脱不时,风邪易侵,客于肌肉,搏于胃经,则为胃风,其状腹善满,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盖足阳明胃之经,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故风冷入中,则腹善胀大,又胃为水谷之海, ...
分类:    2015-12-7 19:34
温热逢源-卷下-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有五,有温病,有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 ...
分类:    2015-12-7 19:34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小儿洞泄注下
论曰小儿下痢不止,食已即泄,名为洞泄注下,此由风邪客于肠胃所致,盖方春之时,为风冷所伤,藏在肌肉,至长夏阴气方盛,或因饮食居处不慎,复被风冷入于肠胃。其病下利,冷盛则重,故为洞泄注下,俗谓之水谷痢是也 ...
分类:    2015-12-7 19:34
温热逢源-卷下-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
伤寒绪论曰:初发病时,头项痛,腰脊强,恶寒,足太阳也;发热面赤、恶风,手太阳也:目疼、鼻干、不得卧,足阳明也:蒸热而渴,手阳明也;胸胁满痛、口苦,足少阳也:耳聋,及病寒热往来,手少阳也;腹满、自利而吐 ...
分类:    2015-12-7 19:34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小儿下痢后脱肛
论曰肛门者,大肠之候,若小儿大肠虚冷,久痢不已, 气于下,里急后重,或致用力,则其气下坠,故令肛门脱出,是为下痢脱肛之病。 治小儿腹中积冷,脱肛疼痛不入。鳖头丸方 鳖头(炙焦) 皮(炙焦各一枚) 磁石( 醋 ...
分类:    2015-12-7 19:34
温热逢源-卷下-论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
温病之脉,前人谓右脉反大于左,此指邪热之达于肺、胃者言也。尝有伏温初发,其邪热郁于少阴,或连及厥阴,而弦数之脉,遂见于左手关尺两部者甚多。更有邪机深伏,郁湮不达,病象颇深,而脉象转见细弱不鼓之象:逮托 ...
分类:    2015-12-7 19:34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通用方
四君子汤:(三二八)方在补阵一。 治疮疡脾胄虚弱,或因克伐,肿痛不散,溃敛不能,宜用此以补脾胃,诸证自愈。若误用攻毒,则七恶随至。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或欲作呕,或大便不实。若脾胄气虚,疮口 ...
分类:    2015-12-7 19:34
温热逢源-卷下-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
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分而言之,则一言其邪之实,一言其正之虚。 合而言之,则惟其冬不藏精而肾气先虚,寒邪乃得而伤之。语势虽若两平,其义原归一贯也。喻氏以冬伤于寒,与冬不藏 ...
分类:    2015-12-7 19:34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小儿诸淋
论曰小儿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小便也。肾气通于阴,津液下流之道也,若乳食无节,悲啼不恒,虚实不调,则腑脏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热也。膀胱津液之府,热则 ...
分类:    2015-12-7 19:34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小儿小便不通
论曰肾主水,与膀胱合为表里,膀胱者、津液之府,其气下通,故能渗泄而作小便,或胞络有热,津液内燥,气不宣畅故水道热涩,甚则不通。 治小儿小便不通。石苇汤方 石苇(去毛) 瞿麦(各一两半) 滑石(一两) 上三 ...
分类:    2015-12-7 19:34
温热逢源-卷下-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
寒邪潜伏少阴,得阳气鼓动而化热。苟肾气不至虚馁,则邪不能容而外达。其最顺者,邪不留恋于阴,而径出于三阳,则见三阳经证。太阳则恶寒发热,头项疼,腰脊强,治宜豉、芩,合阳旦汤。阳明则壮热鼻干,不得卧,治宜 ...
分类:    2015-12-7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