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古籍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3条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释】少阴病八九日传里而发阳明病,故一身手足热。由于其人便血,知为热入血室,故谓热在膀胱也。 【注】①少阴病,八九日常为表证传里之期,表示病已传里 ...
分类:    2015-12-11 21:2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理上篇-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肝胆的体质,均在右。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必胆经相火,则右降入下部水 ...
分类:    2015-12-11 21:2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桑枝
桑枝味苫,性子。有祛风除湿、利关节的作用。对风湿引起的肩臂膝足疼痛,全身关节疼痛,屈仲不利等症,可配片姜黄、防己、海桐皮、络石藤、稀莶草,独活、桑寄生,续断、牛膝,威灵仙等同用。 对中风半身不遂、四肢 ...
分类:    2015-12-11 21:2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4条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释】血不充于四末则厥,故少阴病厥者必无汗,谓但厥。若强发其汗,必动其血,致口鼻出血,目出血等,其道不一 ...
分类:    2015-12-11 21:2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松节
松节味苦,性温。有祛风湿、活经络,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较久,关节、筋骨拘挛疼痛,或关节胀痛、屈伸不利者。可配合桂枝、伸筋草、透骨草,木瓜、防已、红花、威灵仙、羌活、独活、炙 ...
分类:    2015-12-11 21:28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5条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释】少阴病,恶寒身蜷,虚寒已甚。若复转属太阴而下利,是为重虚。手足逆冷者,胃气已败,故不治。 【注】①开始为虚寒在表的少阴病,后转属为太阴病。身蜷,即蜷着手足 ...
分类:    2015-12-11 21:28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丝瓜络
丝瓜络味甘,性平。有清热凉血、理气、通经络的作用。 对胸胁部攻串疼痛,可用本品配香附、郁金、枳壳等同用。对胸胁部跌打损伤疼痛,可配红花、桃仁、桔梗、片姜黄等同用。对闪腰岔气疼痛,可配乳香、没药、荔枝核 ...
分类:    2015-12-11 21:2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6条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释】少阴病不解,并于太阴则上吐下利。若其人烦躁不宁,四肢逆冷者,为胃气已败,生机欲息之象,故死。 【注】吐利,少阴转属太阴的特征。曰躁烦而不曰烦躁,因躁而烦,躁多烦少, ...
分类:    2015-12-11 21:2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白花蛇
白花蛇又名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主要作用是搜风活络,治一切风。前人有“能内走脏腑,外彻皮肤,透骨搜风、截惊定搐”的经验记载。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中风、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大人中风,风痰瘀血阻 ...
分类:    2015-12-11 21:2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舌胎篇-阴虚舌胎
胎与舌本均淡白色,牙龈腮内满口肉色,唇内唇外之色,两眼角肉色,都一律淡白,满身肤色,亦皆淡黄淡白,脉并不细数,有沉而抟指有力之意。此种阴虚,须多日调养,方能转愈。脉沉搏指,是其证据。慎勿误认为阳虚,而 ...
分类:    2015-12-11 21:2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白僵蚕
白僵蚕又名僵蚕,味咸,辛,性平。主要有祛风解痉,消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1.小儿抽搐,惊痫夜啼:可以本品配合防风、全蝎、蜈蚣、胆南星,钩藤,天竺黄、蝉衣、焦三仙等同用。2.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 ...
分类:    2015-12-11 21:2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提纲篇-初学用药的提纲
初学用药可看汪韧庵编之本草备要。明白实在,极为适用。兹将常用者加以系统的简单说明。先将此说明认识,较有纲领。
分类:    2015-12-11 21:2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全蝎
全蝎味甘,辛,性平。有毒。有熄风,止抽搐的作用。能引各种风药直达病所。对各种抽搐、惊风,惊厥,可配合蜈蚣,天麻、钩藤等同用。例如小儿慢脾风(呕吐泻痢之后而出现的慢惊风),可用全蝎三饯、白术三钱、麻黄三 ...
分类:    2015-12-11 21:2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提纲篇-中气药
温补中气,以炙甘草为主药。性温,有起死回生之功。凡脉虚大而润,或微小而润皆宜。若脉枯细与阴虚诸证慎用,脉实有力者忌用。阴虚而脉枯细,有兼补中之必要者,于滋阴药中斟酌少用。否则,横滞伤阴,中气反因之窒塞 ...
分类:    2015-12-11 21:27
医林五十年-中篇 内科病证-泻泄
泄泻,系因脾湿肝郁,下陷二肠所致。 谷入于胃,脾阳消磨,精华归于五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蒸腾,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其清者化为津液,其浊者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溲溺 ...
分类:    2015-12-11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