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首页
›
古籍
›
现代类
订阅
现代类
下级分类:
500种中药现代研究
|
邓铁涛医话13篇
|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
|
方剂心得十讲
|
郝万山讲伤寒论
|
胡希恕讲伤寒论
|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
|
麻瑞亭治验集
|
名老中医之路
|
思考中医
|
手穴手纹诊治
|
医林五十年
|
用药心得十讲
|
走近中医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人体使用手册
走近中医-第一章 走出信任危机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最有名的中医来诊治,而名医开的药也很奇特,有“ ...
分类:
走近中医
2015-12-11 21:27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治气、理血、补养的方剂-肾气丸
干地黄240克(后世多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后世多用肉桂)、炮附子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5~25丸,日服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此方又名崔氏八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提纲篇-脾胃土气药
补脾胃土气,白术为主药。宜用慎用忌用之脉与炙甘草同。性平不可用土炒,伤其津液,以增燥性。脾胃无滞者,合用。有滞之吐泻忌用。其次则山药、扁豆、薏苡,皆补土气,性味平淡,兼能除湿。凡除湿之品,皆伤津液。苍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2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7条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释】少阴病,并于太阴而下利,胃气不复,精气泄尽而利止,头眩时时昏冒者,为血虚上竭之证,必死。 【按】头眩,时时昏冒者,有似于今所谓脑贫血证。本条所述为精气虚竭所致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地龙
地龙味咸,性寒。有清热利水,通经络的作用。温热病高热而狂言语乱、甚或抽搐者,可用本晶清热而安神、止痉。常配合黄连,郁金、远志,大青叶、菖蒲、天竺黄、连翘,钩藤等同用。田湿热积蓄于中、下二焦而出现腹水,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7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治气、理血、补养的方剂-六味地黄丸
熟地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丹皮9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也可以把上述各药的用量减为1/10量作为汤剂水煎服,即名为六味地黄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7
医林五十年-中篇 内科病证-痢疾
痢疾,系因脾湿肝郁,陷于大肠,大肠气滞不升所致。 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而木生于水。平人水温而土燥,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传导顺遂,故不病痢疾;由于恣食生冷,饮食不洁,或时疫之气感袭,伤脾胃而致脾 ...
分类:
医林五十年
2015-12-11 21:27
走近中医-第二章 让中医走下玄坛
中医,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是和“阴阳五行”“悬丝诊脉”等名词联系在一起的,什么“阴虚”“阳虚”,什么“金、木、水、火、土”,听起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医生只要看看、问问、摸摸就能知道你的病在哪里,怪玄乎 ...
分类:
走近中医
2015-12-11 21:27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98条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释】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者,虚寒至甚也。脉不至者,血不足而气衰也。因无热,故不烦。神欲离,故但躁。病属不治,必死。 【注】①四逆,恶寒而身蜷,阴寒 ...
分类:
胡希恕讲伤寒论
2015-12-11 21:27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提纲篇-肺与大肠金气药
补肺金,山药为主药。其性平和,最助肺金收敛之气,并能利尿。利尿者,金气收则水归膀胱也。肺虚而燥者,以阿胶之滋润辅之。凡补中补土之药皆于肺金有益,土生金也。凡补肺之药,皆补大肠。 红枣补肺,能填补伤损。 ...
分类: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15-12-11 21:27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白蒺藜
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疏肝郁,散肝风,泻肺气,明目的功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l、头痛,头晕、目眩:由于肝风上扰而致头晕、头痛,目眩、口苦,目多哆等症,可用木品疏肝郁,散旰风,平旰以治头痛、眩晕。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7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二讲 治气、理血、补养的方剂-虎潜丸
败龟板(酥炙)120克、黄柏(盐酒炒)90克、当归(酒洗)45克、知母(盐酒炒)90克、熟地90克、牛膝(酒蒸)60克、白芍(酒妙)60克、锁阳(酒润)45克、豹骨(酥炙)30克(原为虎骨,现虎骨禁用,改为豹骨)、陈皮 ...
分类:
方剂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7
医林五十年-中篇 内科病证-飧泄
飧泄,系因脾湿肾寒,肝木部陷,大肠不敛,水谷不化,并走二肠,混杂而下所致。 人之生理,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谷入于胃,脾阳消磨,精微归于五脏,化生气血,以奉养身;糟粕传于大肠,是为粪便。水入于胃,脾阳蒸 ...
分类:
医林五十年
2015-12-11 21:27
走近中医-第三章 健康的本质
《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如果我们将先天发育不良或畸形排除在外的话,健康应该符合两个条件:身体各组织器官能正常而协调地运 ...
分类:
走近中医
2015-12-11 21:26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其他药物-天麻
天麻味辛,性平。有熄风,祛痰、止痉的作用。最适用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症。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头痛、眩晕:本品味辛能散外风,能入肝经,善熄内风(肝风)。并有祛痰的作用,所 ...
分类:
用药心得十讲
2015-12-11 21:26
1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 103
/ 103 页
下一页
相关分类
经典类
中药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