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疾病
订阅

疾病

李敬孝教授治胃强脾弱消渴病医案
李敬孝教授为黑龙江省著名中医,从医从教已40 余年,在临床上治疑难杂症颇有效验,现总结其所治肥胖医案一则,从中可见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特点。宋某某,男,22 岁。初诊日期: 2009 年3 月6 日。体检时发现餐 ...
分类:    2015-12-4 02:53
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
王某,女,53岁,2007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有胃病史20余年,时感胃脘部疼痛不适,嗳气、吞酸。近2年来,脘痛时有加重,纳呆,消瘦,去年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下垂及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曾服中药香 ...
分类:    2015-12-4 02:53
补散并举愈漏汗
王某,女,54岁。2011年7月8日患者主因“周身怕冷伴阵发性大汗出5年,加重1个月”而就诊。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刻诊:精神差,周身怕冷,下肢尤甚,胸腹及肢端皮温低,时值夏季仍 ...
分类:    2015-12-4 02:53
湿热致痛有良方
《丹溪心法》四妙丸,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是治疗湿热下注腰膝肿痛的良方,笔者临床常以老桑枝替换其中的牛膝,用汤剂,用量:苍术、黄柏各15克,生薏苡仁、老桑枝各30克。年老体弱或湿热不重者,用三分 ...
分类:    2015-12-4 02:52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头痛临证经验
尹某,女,53岁。间断性头痛20年余,外院诊为血管性头痛,经多方诊治,未见明显效果。头痛尤以受凉时明显,喜温喜按,平时尤怕冷,舌淡苔薄,脉细微弦。处方:九制附片3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桃仁15克 ...
分类:    2015-12-4 02:52
太少两解治低热
李某,女,59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低热两月余,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安徽省名老中医杨从鑫,刻诊:口苦,低热怕冷,口腔溃疡,精神差,疲劳无力,舌淡红苔白,脉弦弱。追问病史 ...
分类:    2015-12-4 02:52
李恩宽上热下寒之下肢发冷案
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 ...
分类:    2015-12-4 02:52
三仁汤异病同治经验(中风、胸痹)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若病因相同、病机吻合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之一。异病同治,核心是辨证,临床上应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治病原则。在辨证同时也注意辨病 ...
分类:    2015-12-4 02:52
异病同治愈痼疾(血尿、肾炎及肝硬化泄泻)
广州中医药大学彭胜权教授是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等疑难重病。今择其从温补肾阳入手治疗“不明原因反复肉眼血尿”、“乙肝相关性肾炎”、“肝硬化 ...
分类:    2015-12-4 02:52
活血化瘀治汗证
陈某,女,47岁。2009年6月12日初诊。每日午夜12点过后则大汗如洗,衣被尽湿。待天明则汗出减缓,夜夜如此,伴头晕乏力,心慌短气失眠。诸医皆云:神经衰弱。每日服药盈握,病情难以控制。中医诊为阳虚,予桂附、真 ...
分类:    2015-12-4 02:52
中医治疗盗汗医案三则
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为临床常见证。一般情况下,自汗多阳虚,盗汗多阴虚。然《景岳全书·汗证》曰: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在临证时,必法仲景之说“ ...
分类:    2015-12-4 02:51
醒脾化湿防化热
脾喜燥而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辛香温燥之品,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化湿”。同时,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然临证用药时 ...
分类:    2015-12-4 02:51
杨牧祥治疗胃痛验案
徐某,男,57岁。2009年3月8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虽经当地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前来就诊。近日表现胃脘胀满,攻撑疼痛,连及胁肋,善太息,嗳气频繁,口苦烦躁,嘈杂泛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舒而 ...
分类:    2015-12-4 02:51
杨牧祥治疗眩晕医案选析
张某,男,63岁,2010年2月12日初诊。患者6年前出现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治疗其功效不明显,胸闷胸痛时作,遇寒即发。近一个月来天气寒冷,加之劳累出现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伴见心悸不安, ...
分类:    2015-12-4 02:51
大黄甘草汤治神经性呕吐
在临床上一些医家对于久治不愈之顽疾,多采用大剂、重剂或药性峻烈之品,以图速效。笔者随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经常看到他用小方平淡之剂而愈顽疾沉疴,今举一例医案如下。车某,男,68岁,1987年3月25日初诊。患者 ...
分类:    2015-12-4 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