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网 首页 疾病内科
订阅

内科

顽固性胃痛案
  何某,女,70岁,2012年8月初诊。  主诉:胃痛30余年,间断发作。以往服用中成药(不详)即愈,今年开始频繁发作。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某中医馆连续吃中药3个月,效果不理想。  刻诊:胃脘疼痛,且固 ...
分类:    2015-12-4 05:02
治流感一得
  近期,中原地区雾霾为患,罹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大幅增多,临床输液治疗以及对症服用感冒药效果不佳。患者多表现为高热,身痛,轻度鼻塞,咽部干痒,无明显红肿疼痛,脉多浮数,少见紧脉等。迁延不愈,多 ...
分类:    2015-12-4 05:02
手脚冰凉、打嗝验方
  手脚冰凉:芍药15克,加400毫升水一起煮,待剩下一半时,再放入生姜3克,大枣6克,蜂蜜20毫升,再煮5分钟即成。  手脚冰冷是血液循环不流畅,本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将体内积聚的瘀血排出体外,尤其是女士更为 ...
分类:    2015-12-4 05:02
熊继柏黄疸肿胀案
  龙某,男,42岁,门诊病例。  2009年3月23日初诊:诉“肝病”多年,曾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检查,有“肝实质性慢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转氨酶增高。面目皆黄,小便黄,腹胀,足肿;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辨 ...
分类:    2015-12-4 05:02
中药壮阳?试试“中药伟哥”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三枝九叶草、羊合叶等,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或心叶淫羊藿的全草,生用或酥炒用。  淫羊藿为一味著名的补肾壮阳药,是目前中药滋补类汤剂配方和中成药常用的原料之一 ...
分类:    2015-12-4 05:01
益气活血 标本兼顾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咳嗽等症状为特征,本病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系统常 ...
分类:    2015-12-4 05:01
从“口咸”入手 治本止咳
  贾某,男,44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日期。  主诉:咳嗽,呼吸不畅8个月。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咳嗽,剧烈咳嗽时能咳出小米粒样胶状黏痰,发作时觉呼吸费力,气不得续,伴有口干,无发热及咳血, ...
分类:    2015-12-4 05:01
四逆散治便秘案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是调和肝脾的名方,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临床上用来治疗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之阳郁厥逆证;还可治疗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 ...
分类:    2015-12-4 05:01
“三承气汤”治阳明腑实证
 所谓“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在讲《伤寒论》承气汤前,我们先看一个医案。  一患儿,10岁,2004年10月来诊。半月前感冒风寒,发烧39.8℃,怕冷,随即到医院输液治疗三天,发烧不退, ...
分类:    2015-12-4 05:01
磨牙怎么办?试试验方
  验方1 每晚睡前吃一块生橘皮,连吃2~3天,用于小儿及成人睡觉磨牙。  验方2 泥鳅半斤,去内脏晒干,炒黄研成粉,用黄酒冲服,每次6克,每日1次,服完即可。  验方3 黄芩、黄柏、黄连、栀子、金银花各10克, ...
分类:    2015-12-4 05:01
频频喷嚏四逆求
  笔者的三姨,40岁,频频喷嚏,常数十分钟不止,甚是苦恼。早晨与傍晚为甚,中午少闻,天气暖和时亦少。平时六脉俱沉,舌淡红薄白苔,不发热,其他均无异常。  从生活习惯思,她长时间用冷水洗衣服,水寒之邪从 ...
分类:    2015-12-4 05:00
孟景春:慢性萎缩性胃炎三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1922年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医60年,善于解决慢性萎缩性胃炎必须面对的三大难题(一是治疗胃黏膜萎缩,二是杀灭幽门 ...
分类:    2015-12-4 05:00
上热下冷半身盗汗案
  盗汗属于临床常见病,此病之汗是指除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出汗外的寐中汗出,醒来汗自止的现象。该病多由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而致。笔者临证中曾经遇见1例特殊盗汗证 ...
分类:    2015-12-4 05:00
雷昌林利胆行气愈溃疡
 李某,男,36岁,1991年12月9日初诊。  主诉:胃痛20多年,加重2年。患者自小就有胃病,上小学时就因胃痛多次痛昏过去,病情时轻时重,迁延至今,近2年病情加重,经常胃痛,服药效果不好。  12月4日在某医院查 ...
分类:    2015-12-4 05:00
胃逆久咳治验
  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共同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病症。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十九》中云:“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乃及它藏,此肺为本而它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伤它藏,故必由它藏乃及肺,此 ...
分类:    2015-12-4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