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家庭护理要点
2015-12-23 00:22| 发布者: 【小渔夫】| 查看: 4| 评论: 0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的常见疾病,给那小儿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为了减少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痛苦,家长朋友们就必须要做好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家庭护理工作,那么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家庭护理要点主要有哪些呢?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家庭护理要点主要有以下五个: 1、隔离与消毒,消化道隔离至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后1周。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的餐具要单独使用,每次煮沸消毒15分钟。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护理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家长要注意勤洗手,以防被传染。 2、注意休息,多饮水,可以给温白开水、糖盐水、果汁水等,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因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同时也为了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应给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条汤等。待大便次数减少,病情好转后改为软饭,吃些蛋类、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营养。 3、做好臀部护理,婴儿每次大便后要清洗、擦干、涂油,凡士林、鱼肝油、蓉酸软膏或植物油都可以,防止发生臀红或肛门周围糜烂。幼儿和年长儿要用柔软的手纸擦肛门,为了避免因蹲盆时间过长,大便次数过多而引起脱肛,幼儿也可采用尿布。发生脱肛时,可用消毒的油纱布或温盐水纱布轻揉托回,家长为此不用焦急,待小儿细菌性痢疾好了,脱肛也就随之痊愈了。 4、注意腹部保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和痉挛,达到减少疼痛和大便次数的目的。首先要避免腹部受凉,为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穿好盖严腹部。还可以将热水袋放置腹部,放置时最好让病儿侧卧,以减轻热水袋对腹部的压力。 5、每次大便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大便的量和性质,并记录次数,前后比较才能了解病儿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不洁史: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 2.症状: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压痛。 3.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4.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5.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6.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两个月以上。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家庭护理要点主要就是有以上五个,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细菌性痢疾患者应该有个好的心理,细菌性痢疾的影响也是说大很大,说小很小的,只要是细菌性痢疾患者认真的正确的面对疾病,细菌性痢疾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治疗的. |
上一篇:甲肝应该如何治疗下一篇: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相关知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