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复制链接]
查看8890 | 回复109 | 2004-12-23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平凡一生在 2004/12/23 09:43am 第 1 次编辑]

    写下着题目,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有一种想哭得感觉。虽然已过而立,还是时时有某种无法抑制的情绪,时时走进我的情感,扰栾我的思绪,常常也便身不由己,甚至于夜半披衣而起,感叹与笔与纸之间。
    国内对中医研究方法及其相关评价众说纷纭,不一而论。很多人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另立“山头”,经济因素使然,成就感使然,在此不做任何评价。我始终感到神奇的是国外的老外对中医的看法。新闻报道只是媒体介绍而已,我更渴望的是零距离的接触,给自己真实的感受。
    机缘总是那么巧合,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机会。回过头来想想发生的一切,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一切仿佛有那么遥远。我不会夸大,也不会炫耀。我只想描述一些凌乱的琐碎记忆片断。
    面对我的是一个加拿大人,年50左右,早年的药理学大学生,对中医颇感兴趣,于是,看过一些中医的经典书籍,其实他更感兴趣的是中药和方剂。我问他对中医理论有什么见解或是体会,他摇摇头说很难接受,在他的眼里,他完全是把中药以现代的药理给予解释,对于方剂则是先解开后合成。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个老外,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老外,但是却接受不了中医思想的老外。
    一次去某地参加一个学会的会议,和一韩国中医聊了几句。对方对我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萧条感到很惊奇,为何一个这么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长,而且又是中医药的诞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却在国际市场上萎缩不堪,对此现象感到太不可理解了。
    有日本人讲,在日本中医也是分派别的,一派为内经派,一派为伤寒派。我始终难以理解,为何会分成如此两派?自己接触到的更多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中医传统基础理论的理解是非常浅薄的,但是对中医的现代研究确实是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
    一次,在用餐时,碰巧自己嘴角起了一个大泡,我对对面的新加坡讲“这几天上火了。”对方很有包容心的一笑,说:“我明白”,至今,我还记得他那笑容。可笑的是,对方也是研究中医的,只不过是在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中医。
    带给我内心震感的事情发生在本年度上半年,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要拿到日本去参加个小小的发表会,结果原始的文字资料被改的面目全非“气、血、津、液”成了“气、血、水”,气成了“神经免疫功能”血为“血液”水为“体液”等等,我无法接受,但我心无奈。
    生活中点点碎片,闪烁在脑海中,某个时刻,会跳跃出来。时不时让自己感到迷茫,让自己困惑。很多很多,如此残缺不全,却打动我的内心。让我不得安宁。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中国针灸在德国   
【作者】    王敏  
【刊名】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4年03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关键词】    德国;;针灸;;现状  
【摘要】  1.现状90年代之前在德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从事针灸,在这些人中包括德国医生、中国针灸医生、学习过针灸的其他医务工作者和非医务工作者,针灸不被纳入德国的医疗系统。大部分德国人只是听说过针灸,而从未得到过针灸治疗。90年代初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建立了第一所中德合作的中医专科医院,德国的电视和媒体均进行了热烈而详细的报道,虽然这所专科医院能够提供给德国病人所有的中医治疗方法,但是针灸以其安全、简便、奇效和无毒副作用最先和最容易被德国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所接受。以后,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名词传遍整个德国,而越来越多地被德国大众...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解读日本历史上的“国民三里灸运动”   
【作者】    黄涛,箱岛大昭,黄鑫  
【刊名】    中国针灸 2004年10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日本福冈TAO中医诊所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100700  
【关键词】    针灸学/历史;;日本;;保健灸  
【摘要】  目的:解读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灸疗运动“足三里保健灸运动”,提醒人们注意传统灸疗法在预防或治疗SARS等急性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对其发生的政治、经济、医学、人物等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虽然日本的“足三里保健灸运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客观上它对保障国民体质、预防治疗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赴意大利考察自然养生疗法报告  
【作者】    李春生  
【刊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08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北京100091
【摘要】  中国中医研究院与意大利国际自然养生疗法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中国中医研究院于 2 0 0 3年 7月 1日 ,派遣李春生教授为负责人的 3人代表团 ,赴意大利对自然养生疗法进行考察。在意大利历时 5 2天 ,行程 5 0 0 0公里 ,圆满完成了任务。考察过程7月 3— 19日 ,我们应邀去意大利南部卡拉布利亚 (Cal abria)大区特罗佩阿 (Tropea)市的梵蒂冈角宾馆和科科里诺(Coccorino)村旅店进行学术交流。非洲的象牙海岸、欧洲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代表团和我们一起参加交流。交流的方式是每天上午 9:0 0— 11:0 0、下午 5 :0 0— 7:0 0 ,由意大利国际自然养生疗法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中医在美国   
【作者】    蔡德英  
【刊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年10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700  
【关键词】    美国;;互补与替代医学   
【摘要】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美国公众对传统医学的关心和兴趣日益增加,这一趋势表现在众多媒体的报道、有关健康和传统医学治疗书籍的发行以及中草药和健康食品的热销。在众多有关传统医学的文章中,最有影响力的要属哈佛大学公众卫生学院的大卫·爱森搏格(David Eisenberg)博士199...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日本汉方药研究的前沿   
【作者】    柯青,高荣慧  
【刊名】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04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100700 ,北京100700  
【关键词】    基因组;;药用植物资源;;基因重组植物;;遗传药理学  
【摘要】  从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研究;基因组后基因组研究的第二代基因重组药用植物;和汉药活性成分体内动态与药物遗传学;汉方的应用指征“证”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汉方药研究的动向。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21世纪医学革命与东洋医学——谈韩国四象医学   
【作者】    高炳熙,李海玉  
【刊名】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03期
【机构】  韩国韩医学研究院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摘要】  1 21世纪医学革命的转折点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东洋医学,以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建立于“天人相应”的自然哲学理念之上。因此东洋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其立足点始终放在如何与自然界协调发展层面上。东洋医学在阐明自然现象及人体生命活动时具有多种方法,即通过阴阳、五行、经络体系、五脏辨证体系等理论对现象进行了分类与整理,而不同时代在认识方法上具有不同的特征。近年来用体质理论阐明人体的方法被人们所重视。19世纪末是文明史上的一个转折期。韩国在传统东洋医学的基础上,引入原始儒学的概念,创立了“四象体质医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新加坡中药监管体系简介   
【作者】    樊红雨  
【刊名】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03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700  
【关键词】    中药;;监督管理;;新加坡  
【摘要】  对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及其中成药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中国、新加坡两国的中药监管模式初步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中药的国际化、现代化有所启迪。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从美国替代医学五年战略计划看中医药科研发展新契机   
【作者】    苏大明  
【刊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13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院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美国;;替代医学;;补充医学;;传统中医药  
【摘要】  近年来,随着补充及替代医学逐渐被美国大众所接受,其影响力日益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国际传统的发展。中医学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美国替代医学未来五年计划的角度对中医药发展的新契机作了初步的探讨。
平凡一生 | 2004-12-23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

【篇名】    美国中医管理机构   
【作者】    吴伯平  
【刊名】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4年01期
【机构】  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100700)   
【摘要】  1美国针灸/中药考试及颁证委员会(NCCAOM) 在美国,中医尚未被列入正规的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医不再局限于中国城(CHINA TOWN)为华裔和亚裔服务,随“世界针灸热”和“世界中医热”中医逐渐渗入美国主流社会。美国联邦政府也关注中医人员的考核和立法。20世纪80年代中,先在民间产生了针炙考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