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易医启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易医启蒙
[复制链接]
815
|
1
|
2005-1-2 20: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易医启蒙
中医已经衰微到了极点,一些中医泰斗发出了救救中医的呐喊。为何中医沦落到这般田地呢?如果说以前是由于西医蚕食中医,现在则是根源于整个传统文化的衰微。人们普遍失去了形象类比思维的基本能力,能看懂中医典籍的人屈指可数。要想真正振兴中医,必待大医出世。我非医者,终不能越俎代庖,念之常有遗憾。唯愿此文能为来者启一方便之门。
孙真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经与中医合流的关键是在对六气的八卦定性上。太极就是神,两仪就是阴阳,四象配土即为五行。四象的生数、成数役用中宫之土便成八卦。其中乾卦养神呈象,坤卦养精成形,其余六子卦主事流通即为六气。奇经八脉合于八卦,是神治气之纲纪。六气配六子卦如下:
阳明燥金 兑
少阳相火 震
太阳寒水 坎
太阴湿土 艮
少阴君火 离
厥阴风木 巽
这一配置,阴阳五行学说就和周易理系连成一体,相得益彰。有了易经,中医就会满盘皆活。人们将开创以象论医的新局面,针灸配穴之道将会彰明,偏方也将不再神奇。只有上升到易理的层面,才能深入中医的精微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呆板空洞的说教中;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中西医才能找到共通的语言。另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人如果不从学习易经中获得形象类比思维的基本培养,将会很难学好中医。这正是几十年来我国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中医的关键原因。知识、道理是末,思维方式才是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神是万物的奥妙而且能被表述出来,可以简单理解为信息。中医非常高妙,早就从信息的高度上研究人了。譬如,我们不用知道基因是怎样具体主宰形体的,只知道如果有一定的基因信息被表述,就一定会有对应的形体现象出现。同理,在脏象经络系统,有一定的政令信息加临,就会发生相应的气化和现象。可见,经络实际上有两个本质,一为无形之政令,二为有形之气化。只有明白了这一点后,才算进了中医的门。同理,只有援易入医后,内经才能变得明白通晓,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才能一理贯通,从而踏入大医之门。比如伤寒六经辩证中的厥阴病,实际上是寒邪客于厥阴,为井卦,于是一定会出现厥热胜复等症状。下面我讲一个具体的病例,为易医之缘起。
有一个带状疱疹女患者,50岁,发烧打吊针,可是烧一退下去又复起,如此十多天。我阅医书,见前贤对之敦敦告诫,言病人若肾水极虚时,切切禁用寒凉之药杀毒,此为相火在头顶烧,须用肉桂、附子大热药引火归源。这个观点源出于朱丹溪的《相火论》。短短一篇文论被后世医家誉为医宗第一活人要义。但是治病的几位老中医都不理解和支持,认为一边在发烧一边进大热药是天方夜谭。后来,患者吃了半片杀毒新药后,立刻造成了中寒,命在旦夕。我只好越俎代庖,急进姜附汤以回阳,然后进用加减八位丸,果然她感觉到头顶热气源源不断回归命门,烧退了,病好了。引火下行之后,因祸得福,多年来因为肾虚导致的足冷、便秘也好了。为何这么一个众所周知的相火道理,那些医生就不能具体应用呢?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对于很多东西只知道空文而不能实信真知。其实,相火为龙雷之性,就是八卦中的震卦,平时藏于腹中命门,常于午夜发动,即地雷复卦,是人元气之源。右肾为相火,左肾为寒水,两者相守,相火难以妄动,其实就是上坎下震的屯卦,屯为屯扎,代表生命的萌芽。所以龙雷升天,相火已经在头顶发烧时,滋阴降火愈加其屯而不能降,只有用肉桂、附子辛燥之药引火归源,因辛燥之性为兑,上兑下震合为随卦,故随之而动,“向晦入宴息”。只有借助于易理,才能明白很多道理的所以然,达到真知实见。
自从引火归源后,患者遗留下了一种神经官能症。那就是只要一安静下来便分明感觉到头顶有股气流顺太阳经而下。而当劳作或坐长途车时有时还会颜面潮热、出鼻血、大便燥结。
分析其病机如下:
真阴坎水仍不足,必然反阳,虽经引火归源,毕竟封藏已失,于是相火易动。劳作时,阳因而上,去四肢、头颅等诸阳之会。有时勃然欲发热,即因相火得风而勃然欲动(益卦)。相火为震,阳明为兑,两者如夫妇相随,故相火常客于阳明。在阳明经循行之地,颜、鼻、大肠等处,若震过于躁动而兑附从,于是阳明气血盛大而决躁,就会表现为颜面发热、出鼻血、大便燥结。安静时则因静顺为水德,心一静下来,神行静顺,水当其政,于是太阳寒水之气布令。太阳经性质为乾卦,其令则为坎卦,主归藏、劳归,故头部无根之少阳相火,必将因太阳经脉顺经而下以回归。又因少阳震卦与太阳乾卦合为大壮卦,声势壮大,剽悍壮疾,冲撞经脉之道,所以气感强烈。这就是一静下来就自觉头顶有股气流往下走的原因。治疗以大补阴丸,骤补真阴,以制相火。方中以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以治其本,相火不能外出,则气感就没有了。佐以黄柏之苦以坚肾,制无家之火;佐以知母之清以凉肺,处治兑金,使阳明气血不妄动,则颜面潮热、鼻血、大便燥结诸症悉平。
欢迎自由转载www.longtug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illquisk
|
2014-5-7 23: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又是你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longtuge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