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西医的联系与差别

[复制链接]
查看1759 | 回复12 | 2005-1-21 2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西医的联系与差别


    长期以来,中医和西医到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一直是中医学术界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也来插嘴说上两句吧。
    现在很多人都对中医大发议论,可有件事:到底什么是中医呢?要是我们连中医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去大谈特谈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岂不是让人笑掉了眼珠子?
    在我眼里,中医里包括诊断技术、中医综合分析理论和治疗技术三部分内容,对病人要先使用诊断技术进行诊断,然后采用综合分析理论,确定疾病的本质后,确立治疗方法,这是中医治疗患者的历程。
    诊断技术的核心是什么呢?我提一个观点:中医诊断技术的核心是全息论,不知道大家接受不。如果观察中医的脉诊、舌诊、眼诊、手诊、耳诊、穴位诊断等等许多诊断技术,就会看到,所有的诊断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假定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可以反应出另外一些部位的病变,以舌诊为例,无论胃病、肺病、肾病等等,都会引起舌部生理活动的异常,中医就是根据这些异常现象来判断疾病的病位和病性。这种局部状态能够反应身体状态的现象就是全息论,除了问诊有些内容超出了全息论的范围外,其它中医诊断技术其实都是建立在全息论的基础上。如果用我已经习惯了的术语来表述,全息论就是身体的病变都能或强或弱地影响全息胚的生理活动的现象,即身体与全息胚之间可以产生全息感应。
    由于中医诊断时大量地借助全息感应现象,所以我把全息论作为中医诊断的核心技术,这也是中医诊断的主要特征。
    那么中医治疗技术的主要包括哪些呢?我在这篇文章里只分析两种技术:针灸治疗技术和汤液治疗技术,其它的治疗技术比如中成药、气功、正骨、推拿、频谱治疗等等这次就不列入与西医对比的范围了,这主要是因为我的研究目前还有局限性,我不想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大发议论,而且针灸和汤液至少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式,这点应该不会引起争议。
    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是:连接中医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中医综合分析理论包括哪些内容?哈哈哈哈,我知道这个问题处理不好,这篇文章就等于白写,可中医理论山头林立,谁也不服谁,想找一个统一的意见实在不容易,我这样解决看大家能接受不:我们认为存在着中医理论能够把各全息胚的异常现象与治疗方法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至于这个对应关系是用阴阳五行表达出来的,还是用别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是先辨病后辨证还是只辨证不辨病;是用中文说出来的还是用英文说出来的悉听尊便,反正这个对应关系一定存在,我只在这个层次上和西医对比。
    明确了要讨论的中医的范畴,我们就可以来分析中西医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当然,中西医之间最根本的联系是:它们都是针对人体的一门医学,研究对象完全一样。
    这是不是说中西医之间没有差别了?
    不,差别大得很着呢。
    首先,中医诊断技术中至关重要的全息论,在西医中压根儿就不存在。西医心电图用来监视心脏的生理活动,但他们只用来诊断心脏的疾病,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心电图也许可以用来诊断胃病,但在中医中,脉搏主要也是心脏生理活动的反应,但中医却堂而皇之地用这种心脏的活动异常来诊断胃病、肝病等其它部位的疾病。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
    西医诊断的基础是病灶论,她假定任何一个疾病都有一个病灶,这个病灶一定会落实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上,诊断的目的只是找到这个病灶,对病灶以外的部位他们不关心。比如中医舌诊,舌紫暗,但西医看来,舌部如果进行组织切片,找不出有什么异常现象,外形也看不到异常,那这就不是病灶,于是就撇开舌部不管了。所以西医不需要全息论。
    那么中医需要病灶论吗?依我看,这个问题还是根据治疗方法来决定,如果治疗方法需要病灶论,那么中医迟早会引入病灶论,如果根本不需要,那寻找病灶只是能多从患者那里骗点儿银子罢了。
    其次,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有多大的差异?可是现在没有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可以和西医对比的中医理论,古典中医里由于很多概念如气、阴阳、五行等无法证实也无法证否,没法和西医对比,我打算避开这个困难,我承认一定存在一个可以和西医对比的中医理论,她能够正确地指导中医生把中医诊断结果和中医治疗方法联系起来,这样的话这个中医理论就必须包含中医数千年来针灸和汤液治疗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治疗规律。
    在针灸治疗实践中,必须的概念有穴位、“经络”和疗效部位,中医认为,针刺穴位时,信号会通过“经络”传递到疗效部位,达到治病的效果,因而不管将来中医理论如何千变万化,她必须包含这几个概念或者等效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穴位这个概念被保留了下来,“经络”被神经基信息流这个等效概念替代了,疗效部位这个概念也被保留了下来,但实际上所谓的疗效部位就是病灶。
    在现行的西医理论中,根本没有穴位这个概念,信息流这个概念在生理学上有,但病理学上没有,说明它还没有成为西医的概念,病灶的概念当然有,但西医在判断疾病时,包含有病位和病性两个部分,如果狭义地将病灶定义为病位的话,那么针灸的疗效部位就和西医的病灶等效,但目前还不知道不同的西医病性是否会对选穴产生影响。我这里说的西医病性是指细菌、病毒等西医认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至少对中医针灸来说,病灶的概念还是能够与西医通用,因而中医迟早会引入病灶论,但我想来,即使如此,判断针灸穴位的根本方法,还是得依靠全息论。
    在汤液治疗实践中,中医也总结出了许多概念,首要的概念是“证”,汤液被认为只能依“证”使用才对,那么“证”有哪些规律呢?统计中医药方的主治“证”就能看出若干端倪:
    《伤寒杂病论》中250首方剂主治“证”依次有:1寒(92首);2虚(88首);3热(71首);4湿(94首);5脏腑(41首);6阳(36首);7表(27首);8气(22首);9实(21首);10风(21首);11气滞(20首);12血(20首);13气逆(20首);14阴(19首);15饮(19首);16燥(18首);17血瘀(14首);18里(14首);19营卫(11首);20火(9首);21毒(8首);22痰(8);23结(6首);24经络(6首);25食(3首)。
    当然统计其它中医书籍也能得到很多这样的中医疗效的总结规律,从中可以看到,要描述中医“证”的规律,至少需要20多个概念,除了少数几个概念如结胸等与解剖学部位有关以外,大部分概念不需要和解剖学部位发生瓜葛。
    这在西医看来根本不可理解,治病怎么会不需要知道病灶呢?
    可这就是中西医之间又一个根本性的差异,西医假设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病灶引起的,因而消灭疾病只要消灭病灶就可以了,但中医不认为疾病是由病灶引起的,汤液治疗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消除病灶,在药理上两者有极大的差异。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全息论讲起。中医治疗疾病成功与否的判据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全息感应现象都被消除了,也就是你再检查时舌象、脉象等所有的异常现象都不出现了,这才叫治疗成功。你可以把“证”理解为一种“全息感应”类型(其实更准确地说,证是人体内环境的变化类型),中医在实践中发现,一种全息感应可以被另外一种全息感应所抑制,比如一个病灶会导致人体出现“热”这种“证”,如果另外一个“病灶”会导致人体出现“寒”这种“证”,结果如何呢?哈哈哈哈,好玩了,“热”这个“证”消失了,按中医的标准,疾病被治疗了。中医汤液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汤液进入体内以后,首先对某个健康的部位产生影响,形成一个临时性的“病灶”(我管它叫证灶),这个证灶可以抑制真正的病灶,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所以想找到中药离体的杀菌效果,门都没摸对,中药根本不对病灶产生直接的影响,它的作用部位是某一个健康的部位,形成了一个证灶,但接着证灶的全息感应部位却可以是胃部、肺部或者肝部等等,它和西药的作用原理截然不同。
    所以中医和西医尽管都是针对人体的医学体系,但无论诊断还是治疗,中医的原理和西医的原理截然不同,想把中医套进西医的小鞋里,铁定要碰一鼻子灰。
欧诗猫 | 2012-8-4 1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我已经习惯了的术语来表述,全息论就是身体的病变都能或强或弱地影响全息胚的生理活动的现
清风流云 | 2012-8-22 10: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gaewhmlr | 2012-8-29 18: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gaewhmlr | 2012-8-30 0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葬花2012 | 2012-12-21 11: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小萌BOBO | 2012-12-21 1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坏人 | 2012-12-21 14: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也来插嘴说上两句吧。
ssnggjtq | 2012-12-21 19: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