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复制链接]
4333
|
9
|
2005-2-10 18: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岐黄子在 2005/02/10 06:41pm 第 1 次编辑]
艾滋病证治钩玄
孙传正
主题词:HIV的起源/AIDS中医学定位/艾滋病的根治
【内容提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赖于理论的支撑。本文的实例表明,传染病从“外源性”到“内源性”的理论跨越,是艾滋病临床治疗进入坦途的前提。张巧HI载量持续下降直至被彻底消除的完整实验室依据,再次证明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医学的高科技潜能。作者的上述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02108668·O。
一、艾滋病治疗的当前形势
艾滋病的全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亦有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逻辑上应以“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为准确。
艾滋病症状复杂多变,当前,国内对艾滋病的治疗,由于缺乏有效药物,大多采用对症疗法。高烧发热,一般用柴胡针剂、安基比林,或清开灵之类;呼吸急迫则多用麻黄素、氨茶硷之类;稀便则用抑菌止泻类药。用之得当,旋用旋愈,然每每旋愈旋发。例如发热,用柴胡针剂、安基比林或清开灵每可控制,但体质差或频繁使用者,时效仅能维持4-5小时,或者时效过后体温更高。前二者主要是通过解表发汗退热,但艾滋病患者大多极度消瘦,发汗后则体液更加不支,形成恶性循环;后者主要是通过抑制并发感染退热,治标而不治本。国外已知的抗HIV药物,大体可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三类。所谓“鸡尾酒疗法”,即是上述三类药物的联合应用疗法,据说可使病人血液中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增加病人的期望生存率,但至今未见治愈先例。美国权威研究机构指出,HIV的耐药性能之高均出于医疗专家的预料。科学家发现,“用>/3个药联合疗法的病人中,87%有耐药HIV”,“不仅长期应用抗HIV药治疗的病人出现耐药HIv,在尚未开始治疗的HIV感染新病人中,≤20%也有耐药病毒”【注(1)】。上述药物何以不能彻底清除人体HIV?盖因HIV的快速复制系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如淋巴细胞(特别是T4细胞)、巨噬细胞、中枢神经细胞等,所以,大量的病毒主要是聚集在细胞,而血液中的载量仅是逸出的游离部分。其复制过程是由HIV在宿主细胞内释放RNA,并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形成前病毒DNA,经整合酶作用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此后,病毒DNA被宿主细胞的RNA转录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翻译合成病毒所需的结构蛋白。RNA与结构蛋白在细胞膜上重新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通过芽生而释放。该过程表明,HIV因其被整合到了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成为人体细胞基因的一部分,可与人体细胞一起繁殖。由于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之作用,仅在于抑制其逆转录酶的功能,阻碍其HIV在复制过程中形成前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仅限于抑制其蛋白酶对结构蛋白的合成,使前病毒不能正常装配。因而,上述抑制类药物的作用,仅仅局限于降低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而已,对细胞内的已有病毒则无能为力。又因其病毒复制链的链锁机制,进一步强化了HIV与细胞的相融性,细胞内的已有病毒更不可能被上述抑制类药物所触及。即便细胞新老更替,由于病毒DNA已整合为人体细胞基因的一部分,新细胞因其遗传基因作用同样具有H1V的繁殖能力。所以,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自然无法彻底清除人体HIV,这远非仅仅是因其病毒的耐药性所致!
人们曾将最大的希望寄托于艾滋病疫苗,期待其奇迹的出现。须知病毒有阴性阳性之别。这指的是病毒的阴阳属性,并非是指病毒检测结果的阴性阳性。西医说的慢病毒,就是阴性病毒,HIV属阴性病毒。疫苗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机体的应答性。阴性病毒疫苗的机体应答性差,这是病毒的属性所决定。乙肝病毒也是慢病毒,其疫苗的应答性至今未能有效解决,所以乙肝疫苗虽已临床应用多年,但至今未见实质性整体成效。由此不难推断,艾滋病毒疫苗对于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其前景不容乐观!美国加州的VaxGen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宣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人类第一个艾滋病疫苗AIDSVAX的III期临床试验归于失败,此足表明,只有大规模开发彻底根治药物,才是化解这场人类灾难的唯一出路!
二、HIV的起源与艾滋病的中医学定位
HIV最早蔓延于非洲高热炎燥之地,体外不能存活,世界各地有不同种系。HIV有l型Il型之分,其中I型可分为11个亚型。
世界万物有常有变。HIV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近三十年来,全球气温急剧上升;二是伴随气温上升而来的制冷业的迅猛发展,冰饮冷食风靡人间。物极则反,阳极反从阴化,此阴阳逆变之理。人体外阳内阴,外受炎燥煎迫,内则寒湿蕴生,加之长期冰饮冷食诱导,人类体内的某种蛋白从寒从湿变性游离,遂成HIV,故HIV为内源性阴性病毒。津血为阴,是以津血良为HIV的潜匿寄生处所,其传染途径也自当从津从血,故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非洲本乃高热炎燥之地,人体外蒸内冽,致HIV最早蔓延则是顺乎自然!现今一种不甚正确的倾向认为,艾滋病毒都来自传染,其实不然。请问第一例从何而来?传染所得,固然是绝大多数,但长期冰饮冷食诱导的体内滋生,才是这场人类灾难的源头。世界各地艾滋病的不同种系足以佐证这一点。2002年8月,香港有则报导,在新发现的65例HIV感染者中,其中12例排除了所有传染途径,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此足印证了上述HIV起源理论。当今,人们只注重传染的预防,却不重视冰饮冷食生活习惯之改变,乃舍本逐末之图!HIV既自内生,其症状之复杂多变,自非传统中医学上的六淫之邪外袭可比。《内经》论六淫,均从外感而言,故张仲景《伤寒论》立六经传变,叶天士《温热论》立卫气营血传变。
艾滋病毒的侵袭,主要是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人体一旦失去最起码的保护机能,则诸证烽起,变症百出,目前的已知药物均难以有效控制。根据笔者在河南上蔡县实施试点治疗时考察,艾滋病的传变规律大致可分为血分、气分、卫分三个过程,这与传统中医的外源性传染病温病的传变途径正好相反。温病是温邪从外向内传变,症情变化迅速;艾滋病则是寒疫湿毒由内而外传变,证候演变缓慢,特别是潜伏期长是其特点。虽然本文表达证候所用的名词与温病相同??卫分、气分、血分,但症情实质迥异,医者必须明确。总之,六经传变与卫气营血传变,是外源性感染向内传变,艾滋病的营血??气??卫传变,是内源性感染向外传变。艾滋病的这一逆传规律,是由HIV属内源性阴性病毒这一性质所决定。
艾滋病演变过程中三个时期的特点是:
(1)津血期,即潜伏期。该期HIV的复制还处于人体正气的控制之下,因而还表现不出明显体症,但面色大多萎黄,往往带有阴惨之象。
(2)气分期。该期HIV复制迅速,正气削弱。早期面色萎黄或绯红,丘疹、搔痒、连绵疱疹、断续拉稀相继发生。续之纳差乏力,长期低热(亦可偶有高热,或自感发烧但体温偏低),明显消瘦,头晕头痛,动则虚汗或短气胸闷。
(3)卫分期。该期人体免疫功能被大量破坏,卫分症状显著,畏寒发热,或持续高热,咳痰气短胸闷加剧,或拉稀不止,或疱块肿瘤,极度消瘦而四末肿胀,面色往往绯红终日不退。病情虽然演变到卫分期,但气分期的症状可依然存在,此时已进入危险期。
疾病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治则的不同。伤寒温病,乃天地自然不正之气伤人,早期可以透解,而艾滋病乃人体津血内生之邪,决非透解所能去病。由于内源性寒湿之邪长期茵蕴,人体真阳元气被削,因而卫气不固,诸证并起。《内经》云:“卫出于下焦”。下焦者,肾间真阳元气之所系也,真阳元气一虚,则阴火上冲。故凡艾滋病患者,传变至气分、卫分,不论发热或不发热,每每头面绯红,剧者可见紫筋显现。昧者不知,每被误诊为阴虚火旺。其实阴虚火旺或阳虚外越者,色如骄阳,多在颧部,而艾滋病患者的绯红充满颜面,总带阴惨之象,拌有丘疹搔痒。阴虚火旺者,面红有涨有退,而艾滋病患者的面色绯红,在未得到有效治疗前,始终如是。
三、艾滋病的特殊iiE候辩证
艾滋病,由于HIV侵袭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有别于目前已知的所有疾病。但是,该病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也有其规律可循。与艾滋病毒共生的致病微生物群都属阴性,这是艾滋病的特征所在。.
1、面色特征
艾滋病患者的早期大多面色萎黄或萎黄而暗,后期则变为绯红,终日不退,甚者带紫筋,人们往往误诊为阴虚火旺,实乃脾胃气虚,阴火上冲所致。阴火上冲与阴虚火旺的发病机制截然不同,阴火上冲属气火关系之失调,阴虚火旺是阴阳关系之失调。阴火上冲与阴虚火旺的主要鉴别是:阴火上冲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之症状,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虚汗淋漓,食纳不佳,浮肿泄泻等;阴虚火旺者,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脸色之红多在颧部,有涨有退。艾滋病的阴火上冲,系脾胃气虚,元气亏损,红色满脸,每有素体畏寒体症。脾属阴而用阳,脾胃气虚而不健运,阳气不得敷布,故不发热时体温较低,一般仅在36.6℃左右,甚至更低。
2、舌质舌苔特征
艾滋病的舌质大多嫩滑,舌体偏大,紫暗舌者所占比例也不少,每见唇口色暗。艾滋病的共同特征是满口的白腻苔,或带微黄之色,即便高热达41℃,也未见焦黄苔。口舌的另一典型特征是满口白膜,甚至舌下也白膜遍布。此属湿毒,不可误作热毒论治。最易错乱者,是红绛舌和红绛裂纹舌,每被医者误认作阴虚火旺。其实红绛舌红绛裂纹舌者并非无苔。该病的特殊性在于,红绛舌和红绛裂纹舌者,晨起均有厚腻苔,一旦食后,就不见苔。但这种红绛舌或红绛裂纹舌,大多舌体润滑,此为水湿内聚之指征。
3、脉象特征
艾滋病的脉象以沉细濡软为特征,或迟或数。即便高热,亦不见浮大洪实之象。沉则为里为寒,虽数亦寒;濡则为湿;细软为虚,元气不足。该病有阴火上冲之补中益气汤证而无补中益气汤证之浮大之脉。与补中益气汤证的区别在于,补中益气汤证在于气虚发热,阴火乘其土位;艾滋病在于寒湿侵袭,元气被削,火不生土,进而演变为阴火上冲,故与补中益气汤证治则有别。
4、发热特征
发热是艾滋病的常见症状。一般患者,在感染初期,正气尚足,有一次高热,体温可高达39-41℃,之后可在很长时问内(甚至数年)处于平稳状态。以后的发热则以低烧为主,体温常不高,甚至体温偏低(一般36.6~C左右)而感全身火烧火燎,低烧高热常常交替进行,高热时可达4l℃。外感病的高热每见焦黄苔,舌质坚敛,常伴随燥屎,脉大而实。而艾滋病的高热,舌质多嫩,舌苔白腻或黄腻水滑,无便秘现象。
5、拉稀特征
拉稀也是艾滋病的共同症候,偶有大便干燥者。艾滋病的拉稀与痢疾迥异,痢疾者多里急后重,艾滋病的早期拉稀多在饭后,此脾胃气虚,湿毒内蕴,清阳下陷所致。高热时稀便为蛋黄色,如误用寒凉,则阳气愈损。稀便频者常为乳白色,带泡沫,亦有粘冻样,严重者稀便为水液状。此种病人的肠胃系统多有白膜,倘用药得法,白膜成片脱落排出则有转机。
6、胃疼厌食特征
艾滋病的胃疼厌食十分普遍,自觉胃有下坠感,吃生冷食物后加剧。检查可发现胃部溃疡伴肝、脾、胆囊肿胀,脏器或有卡波西肉瘤生长。此症状如不及时扭转,体质迅速恶化。
7、咳嗽短气胸闷虚汗特征
艾滋病患者不耐风寒,咳嗽久不愈,多为稀白痰或粘痰,剧者气喘或短气胸闷,动则虚汗淋漓,多数患者合并有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此因艾滋病病变在血,肺朝百脉,故心肺症状显现最早,素有心肺疾患者为甚。艾滋病乃寒疫湿毒,湿蕴生虫,故易有囊虫或其它寄生虫感染。动则虚汗淋漓,非是亡阳,乃气虚典型症状,宜大补元气为务。
8、消瘦特征
艾滋病的消瘦系持续性消瘦,一般伴随纳减与肚腹鸣响出现,早期可无其它症状,但体重减轻明显。随着拉稀发热的出现和持续,消瘦进程加快。晚期可极度消瘦,骨瘦如柴,但颜面和肢末往往肿胀。
9、丘疹疱疹特征
丘疹、疱诊出现在潜伏期与气分期的交替时期,盖因心主血脉,诸痛疮痒皆属于心,此为血瘀湿毒之指证。特征为弥漫性,与寻常丘疹、疱诊不同。寻常丘疹多为红疹,艾滋病的丘疹色暗;寻常疱疹多为水泡型,艾滋病的疱疹为灰白色,连绵颗粒,质地较硬。
10、疱块肿瘤特征
不少艾滋病患者的体表可出现疱块肿瘤,从钱币大到鸭蛋大不等,表皮色暗甚至灰黑色,晚期溃疡流水。另有一种卡波西肉瘤,表现为皮肤出现褐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从米粒大到小钱币大不等,剥掉痂皮,则出现深坑。艾滋病的疱块肿瘤,系机体基础代谢率偏低,寒湿蕴结,经络运行不畅,代谢废物凝聚稽留所致。
11、神经症状特征
HIV可侵犯神经系统,多数为头痛,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甚至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至瘫痪、肢体挛急。
归纳以上特殊证候的共性,在八纲分类上属阴属寒,在致病因子上则属湿,所以艾滋病的中医学定位属“寒疫湿毒”。
四、艾滋病的治疗大法
(一)分离HIV,调整人体内环境为务
中医学是一门调控整体生命状态而愈病的医学。这种整体生命状态是肌体内环境综合情势的信息表达,中医学上叫做“辨证”,其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其总纲。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同病可以异治,异病也可以同治。所以,中医对传染病的治疗完全可以不问病原体是什么,只要按辨证论治正确实施即可达治疗之目的。因为中医药的愈病机理与西医西药截然不同,中医对传染病的治疗,不是依靠药物直接杀灭病原体,而是通过营造不利于病原体生存的内在环境,提高机体代谢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而愈病。例如白虎汤能治暑热型乙型脑炎,但实验表明白虎汤中的每一味药或四味药合用都不能杀灭乙脑病毒,然而白虎汤较之西医西药治愈乙型脑炎的概率高出20%且无后遗症(西医治疗有后遗症)却是事实。白虎汤是仲景《伤寒论》治疗阳明经证的主方,之所以能治愈暑热型乙型脑炎,是因为该病的临床证状,与阳明经证“高热、面赤、恶热、大渴引饮、脉洪大有力”等内环境信息表达的特征相符,是调整该病内环境的对“证”之药。简言之,中医学是一门调整人体内在环境而愈病的科学,它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都是调整人体内环境之法,根据治疗的需要,可以单法运用或数法并进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生命状态。
由于艾滋病毒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插入到宿主细胞基因内部随宿主细胞分裂增殖而不断复制,彻底治愈艾滋病的前提,就是将HIV从人体细胞内分离出来。目前国际通行的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虽然能降低HI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但对细胞内的病毒却无能为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必须根据中医药的自身规律进行,不能受西医理论框架的束缚,因为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者,阴阳也,此乃逐邪祛病、生杀病原体之“本始”所在!故而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必须以协调阴阳为第一要点。艾滋病既然属“寒疫湿毒逆向传变”,中医药就可充分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调整机体内环境(包括细胞内环境)使其不利于HIV的生存,其病毒复制链自然可被撕裂,HIV从人体细胞内被分离出来则可水到渠成!
(二)扭转乾坤,全赖艳阳遍野
由于艾滋病病程长,阴阳俱损,上中下三焦同病,气血津液均遭极大损伤。根据《内经》甘药理虚的治疗法则,调理脾胃,已成为调整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环节。《内经》所谓:“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即阳脱”。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甘药入中焦脾胃以建中气,则化源充足,气血旺盛,新生之机不息矣!叶天士所谓“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是也。脾阳一运、胃阴一复,则高热低烧自退,清升浊降,枢纽开合,则纳减拉稀自消,更益以少火生气之剂,则艳阳遍野,阴阳和调,得意春风矣!
(三)排毒解毒,重在新陈代谢
艾滋病的治疗效果,本质的问题就是去除HIV。现代研究表明,该病毒在体内活力极强,即便化疗药物亦难以有效抑制,且抗药性极大,当前医药界,倾向于以毒攻毒者不乏其人。然艾滋病人体质极其虚弱,岂耐毒药煎迫?笔者在河南上蔡期间,曾见一患者忽然面乌耳焦、头晕视蒙。询期因,乃服山东某医之药所致,该药内含火硝、飞银之类燥烈极毒之品,正是以毒攻毒之意,殊不知病毒无伤反致人体中毒。中医临证此类复杂疾病,重在扶正祛邪,但关键在于药物的配置。《内经》日:“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者,人体新陈代谢也。升降出入之职,主之脾胃,助在肝肺。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主气机,肺主宣肃。HIV之起源,就在于人体外蒸内冽,长期冰饮冷食诱导体内某种蛋白从寒从湿畸变所致。由于脾胃受伤,升降出入功能低下,新陈代谢迟缓,人体代谢废物稽留,遂使病情恶化,变症百出。故启动枢机,平衡升降功能,提高新陈代谢,使其邪有出路,乃是调整人体内环境以排毒解毒的第一要素。另可辅以解毒消炎药,但大忌苦寒损伤胃气。组方总则,应是升降相因,开合相济,行止相从,气血津液兼理,脏脏经络兼顾,H1V自无藏匿之地矣!何必非用大毒硝黄攻伐之剂哉!
(四)g-化疏利,平谈却见神奇
HIV为寒湿阴邪。寒疫当用发散阳药,然必佐以甘寒,方得阴阳造化之妙。湿毒首取芳化,辅以淡渗之品导浊去滞,遂无闭门逐寇之虞。中医药治病,贵在药症相符,往往平淡却见神奇。昧者无知,意为抗癌化疗药物尚且不能奈HIV以何,非大毒焉能杀灭!山东某医致患者面乌耳焦正因于此。其实,中医药的神奇效果并不在于药物的峻烈程度,辩证论治是其精髓。中药配方讲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注重的是药物的协同效果,调整人体内在环境,调动机体自身的抗菌抗病毒和排毒作用。中医药的这…特征,用西医理论无法解释。去年11月,义乌市物资局楼某3岁的外甥女患肺炎,高热气喘,住市医院半月,多种抗生素抗病毒药乏效,医疗费用达两千余元。复求诊于笔者,诊为湿温,处以甘露消毒丹、三仁汤化裁,一剂热平。该方并无特殊抗菌抗病毒药物,简单的道理就是上中下分消其势,使邪有出路。HIV属寒湿之邪,寒热有别,但治疗机理相同,平淡可见神奇!
五、治疗凡例
笔者在河南省上蔡县的艾滋病试点治疗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先后收治100余例,具详细病案记录者73例,进行抗体转阴试验和病毒载量、免疫细胞指数检测者10例,10例中5例已经治愈,三例抗体转阴,二例病毒载量彻底消失,获得了显著整体效果。服药二月以上者,都已重新参加了体力劳动。举例如下:
例一:万新才,男,48岁,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石佛村人,HIV抗体阳性。夫妻均有多年卖血史,2000年3月其妻已死于艾滋病。
主要症状:2001年曾发高热,满嘴溃烂。现纳差乏力,多虚汗、浑身痒疹,咳喘多痰,人消瘦,皮肤枯糙,脸色痿黄;遍身游走性疼痛,以膝与膝关节上下为甚,走路后加剧;腰疼,小便不畅,小便时觉膀胱痛。2001年12月29日进行《艾立康》药物实施。服药二天后,游走性疼痛即感减轻,自觉精神力气好转,小便畅顺,小便时膀胱已不痛。如今精神焕发,面色红润,皮肤光洁,浑身疼痛、搔痒、腰痛、咳喘均无。2002年2月24日县防疫站复检HIV抗体转阴,并经省防疫站艾滋病研究所进行确认试验证实。2002年12月回访,体重增加11公斤。
例二:郑凤莲,女,41岁,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石佛村人,有多年卖血史。
主要症状:2001年5月起病,突然拉稀厉害,时有高烧,四肢无力,动则虚汗,食纳不佳,咳嗽,心悸胸闷,屡治罔效。证见人消瘦,眼圈暗黑,脸色萎黄而暗,脉细弱,舌质暗,少苔而滑。于2002年元月22日首次进行《艾立康》药物实施,症状迅速好转,3月初拉稀止,随后诸证悉除,面色红润。服药后的2月21日,HIV抗体尚属阳性。2002年3月31日县防疫站复检,HIV抗体转阴,并经省防疫站艾滋病研究所进行确认试验证实。2002年12月回访,体重增加17.5公斤。
例三:苏永红,女,35岁,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人。有多年卖血史,纳差乏力,全身痒疹,易感冒发烧、咳嗽多痰,拉稀,脸上多癍,嘴唇暗黑,经河南省防疫站、湖北医大、卫生部医疗队检查HIV抗体阳性。服用《艾立康》三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经地坛医院2002年9月25日检查病毒载量23万,同年12月20日再次检查病毒载量降至5.5万,下降17.5万,下降幅度为76%。北京地坛医院病历存档号:130。
例四:李发户,男,39岁,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尚堂村人。有多年卖血史,HIV抗体阳性。面暗人消瘦,舌苔白腻而厚浊,四肢乏力,全身痒疹,常发烧,多拉稀,口腔白膜溃疡,手纹不规则。2002年7月15日开始服用《艾立康》,20天后诸症消失,体力增加如常人。2002年12月20日北京地坛医院检测HIV载量为80万,2003年4月14日再次检查,病毒载量下降至1.6万,下降78.4万,下降幅度为98%。北京地坛医院病历存档号184。
例五:张巧,女,4l岁,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人,有多年卖血史,2000年经省防疫站、湖北医大和卫生部医疗队检查,HIV抗体阳性。有高热、疱疹史,易感冒咳嗽、乏力、纳差神疲。2002年6月17日开始服用《艾立康》,症状迅速改善乃至消除,2002年8月21日经北京地坛医院检测,病毒载量仅为24000CP/mI,T4、T8细胞总数为1365。继续服药一月后,9月25日再次经地坛医院检查,病毒载量为12000CP/ml,下降50%,T4、T8细胞总数上升为1688,增高323。12月20日再次检查,病毒彻底消失,T4、T8细胞总数增至1740。该例的地坛医院病历存档号为:132。
六、两,i-值得榷商的问题
(一)抗体终生携带之质疑
艾滋病的初筛和确认均用抗体阳性法,但在治疗结果的确认上,目前统一使用的主要是HIV载量检测,抗体转阴并没有被列为必要指标。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抗体终生携带”,转阴决不可能。其实,不管是从理论上或实践检验上,都可证明“抗体终生携带”是一理论误区。
笔者认为,HIV载量检测在艾滋病治疗过程中的评价意义不言而喻,但在艾滋病“痊愈”与否的评定上,抗体转阴较之病毒载量消失的意义更为重要和可靠。因为病毒载量消失或许还有未被检出的潜伏病毒,而抗体的转阴才能证明病毒的彻底消亡。正常人并无HIV抗体,抗体属于被动产生,其存在的前提是抗原的存在或曾经存在。一旦抗原彻底消亡,就不可能再有新的抗体产生,原有抗体不可能背离世界万物共同遵循的从生到灭这一自然规律而永恒存在。
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自己”与“非己”两部分。所谓“自己”,是指生理性抗体,如器官同种异体移植的排斥现象,其抗体可终生携带。所谓“非己”,是指病理性抗体,属病原体所引起的人体免疫现象,这种抗体不可能终生携带,HIV抗体属此类。对于抗原已经消亡的正常人体来说,抗体毕竟也是“异物”,肌体的升降代谢运动必将在某一过程中将其消亡,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是也。何况良好的药物,不但可在病毒消亡前促其抗体的产生并延长存在时间,而且在病毒消亡后,又可促其抗体的转阴。当然,抗体的转阴必然滞后于抗原的转阴,这与抗体的产生滞后于抗原对肌体的侵袭相一致。“抗体终生携带”论大约来源于某些疾病之后的终生免疫,其实,这两者并不等同。诚然,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会产生对病原体或其产物的特异性保护免疫即特异性抗体,因而人体对同一病原体的不感受性,被称为传染后免疫。但是,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并不一致,免疫期有长有短,短的仅能持续数日或数年不等,有的甚至不产生保护性免疫。终生免疫仅限于麻诊、天花、水痘、乙脑等少数病种。即使是病后终生免疫,也不是特异性抗体终生存在。能否产生病后免疫或免疫时间的长短,决定于不同病原体对T、B细胞转化为记忆识别细胞的足够使动强度和对T8、Th细胞免疫应答的唤起程度,以及能否使这些转化细胞的遗传信息储存于整个免疫系统。当带有这一遗传信息的T、B记忆细胞和T8、Th细胞再次识别相同抗原时,能迅即动员起整个免疫系统作出免疫效应,其中包括抗体的迅速产生,从而将新的相同病原体在未得以复制和繁殖的时候就被歼灭,这就是病后终生免疫过程。这一终生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乃是新一代抗体,并不能说“终生携带”,而且它也将随着抗原的消亡而消亡。笔者在艾滋病的试点治疗中已获连续三例HIV抗体转阴,实践证明了抗体不可能终生携带。当然,如果艾滋病终生不能治愈,其抗体自然是终生携带,那是属于另一个题意。
(二)疗效判定之我见
所谓艾滋病,其定义指的是HIV感染晚期出现的一组复杂疾病的总称。它并不是以HIV的载量大小来标定,其临床可出现多种复杂症状,包括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消耗综合症等。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艾滋病的致死原因并非是HIV感染之本身,而正是那些恶性相关综合症。临床不乏HIV载量达数百万者尚且存活而上百万或数十万者反而死亡的病例。患者在漫长的潜服期可以照样正常生存就是有力说明。所以,消除症状以保证生存才是疗效体现的第一要素。只有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病毒载量的下降和免疫指数的上升才具有意义,这符合中医学上“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按照艾滋病的定义,如果所有症状得以消除,也就不再是“艾滋病”,而是退居为HIV携带者,这已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期望生存率,其治疗成效无疑已提升了很高一个台阶。所以,在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判定,应该将控制和消除症状列为首位,其次才是病毒载量的下降和CD4细胞指数的上升。
笔者对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对艾滋病的治疗比西医西药具有显著优势。辩证论治,因证制宜,因人制宜,固然是中医药的优势,但也是大面积治疗实施和中医药业发展的弱点。由于中医配方变动性大,处方煎药不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配制的系列化中成药。中医的弱点还在于,单凭四诊,象艾滋病这类变化多端的疾病,必须研制成可以相互难以确定艾滋病病毒的存在与否和病毒载量的大小,而西医则具有一整套现代实验和分析检测手段,特别是对抗体确认、HIV载量和免疫指数的检测,可为其中医药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保证其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获得早期治疗,迅速康复。所以,取长补短,中西互补,以中为主,才是有效治疗艾滋病的必由之路!
【注释】:
(1)《中国医学论坛报》:((HIV的耐药性要比专家预料的高》2002年1月10日28卷2期(总第795期)
(2)刘亚光·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浙江中医杂志,1978:(4?1):8
(3)陈克正·著名补益剂的免疫作用(综述)·浙江中医杂志,1981:(12):566
孙传正2002年10月12日2003年6月10日重订
联系地址:浙江省义乌市稠城街道
下骆宅片八足坎下郑孙传正收
邮编:322013电话:0579-5088890
e.mail:sunchuanzheng@hotmail.com
中国1东阳市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2003年10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会联想的风
|
2005-2-10 23: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难经难
|
2005-2-11 0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疗效有没有核对过,是不是真那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anlin
|
2005-4-13 18: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功德 无量,胆识俱佳 。是否爱滋病都可用《爱立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jb11569654
|
2005-4-14 10: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就这点理论,做我的徒弟还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HKTCM05
|
2005-4-17 12: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樓上朋友有點大言不慚吧, 厚道一點積口德.
大家都是同道,無謂作無聊的攻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jb11569654
|
2005-4-18 10: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你误会了。 我已经够谦虚的了。就他这点理论,还需要再研究20年,对于爱滋病中期患者的治愈率也不会超过百分制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平凡一生
|
2005-4-19 10: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可以肯定的是在艾滋病的研究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
其研究成果也有一定的成就
但对其临床的疗效持怀疑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中庸之医
|
2005-4-19 1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看这种症状,好象应该用蚕砂 荷梗 木瓜 霍香 苍术类的药物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江湖郎中
|
2005-4-24 09: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艾滋病证治钩玄--孙传正
遗憾的是我没有见过一例爱滋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