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复制链接]
查看1606 | 回复11 | 2005-2-17 1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 王庆其
--------------------------------------------------------------------------------

[ 作者简介 ]
王庆其,上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30 余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从事黄帝内经教研 20 余年,近年侧重心身医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出版学术论文 10 余部。
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提纲]
概论 ·心身医学的定义
狭义:心身医学是研究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的学科。
广义:心身医学是研究人类和疾病作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到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一、心身相关的理论原理
天地人三才一体   形神合一
形神关系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形神关系从哲学上讲其本质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形神关系从医学上讲实质是机体与机能、肉体与精神的关系
心身关系的本质是形神关系。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中医学关于形神关系的理解
1、神本形而生
《荀子·天论》:“形具则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形神俱备乃成为人
《灵枢 ·天年》:“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张介宾:“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
形神和谐,健康长寿
《素问 ·上古天真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形神失和则病,形神分离则亡
《素问 ·上古天真论》:“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2、五脏主五神、五志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心志喜,肺志忧,肝志怒,脾志思,肾志恐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
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外界食物的刺激而产生各种功能活动,神动于内,情表现于外,这便是五脏主五神产生情志活动的全过程。
“心”整合着形神功能:
“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3、体质、气质一体
体质侧重于生理功能,气质侧重于心理功能。体质和气质的形成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体质为气质的形成提供了生物学的基础,气质的形成是体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质的演化和定型。
体质与气质的关系是形与神、心与身、体与用的辨证关系,两者相互维系,构成心身统一体。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二、心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1、心身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明确的器质性病理过程伴发的躯体症状
明确的心理因素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具有人格缺陷的易患素质
2、 七种经典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溃疡性结肠炎
甲亢
消化性溃疡
神经性皮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3、心身疾病的鉴别:
精神病:精神功能衰退、缺失
神经症:有躯体疾病的症状,但无躯体疾病的证据
心身病: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躯体病:器质性病变
4、中医对心身病的表述:
由精神情志因素所致的脏腑气血损害的病变,属于神伤形的范畴
5、致病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外源性因素
①社会动荡与变迁②境遇变异③意外事件
内源性因素
①紧张躁动②人际关系不和③欲求未遂④愚昧、疑惑
易患素质--人格缺陷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6、发病原理
刺激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
个体反应的差异
<中医病机>
情志因素先伤气机,继伤脏腑
《灵枢·寿夭刚柔》:“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情志因素直接损伤五脏
“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情志因素先伤心而损及五脏六腑
《灵枢·口问》:“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
情志因素伤及精气,再伤及形体
《素问·疏五过论》:“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三、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
1、治疗原则:
调神以治形
治形以调神
形神综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治神法
<情志相胜法>
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张子和: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艺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忌此之言夺之”。
<言语劝导法>
《灵枢 ·师传》:“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行为疗法>
“惊者平之”,张子和:“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惯,则不惊矣”。
<暗示疗法>
祝由
<移精变气法>
王冰注:“移谓移易,变为改变。皆使邪气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
静默澄心法
<顺情从欲法>
《内经》:“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
调神法
四气调神
积精全神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平凡一生 | 2005-2-17 10: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身疾病研究概况

四、中医心身相关问题研究前景
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
完善病因病机学
提高诊治疗效
加强心理保健意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