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体内电磁场紊乱就会生病
当今,医学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症状仅仅是疾病的被滞后的很粗糙的人体异常反应。当今一些重大医学课题的研究,一开始就把着眼点放在探索导致疾病的生物信息规律上,以控制生物逻辑信息处于健康状态,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996年,台湾的杨奇峰医师首先提出“量子医学”的概念。目前在欧美和台湾等地,量子医学已进入临床应用。
量子医学是指通过微弱磁气测定仪对构成物质及生物体内原子的电子及其媒体在粒子群的运动所产生的磁气进行捕捉和解析,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水在人体中占体重的70%,它在构成人体结构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在人体发病之初,首先是构成原子的电子运动发生异常,随后原子、分子、细胞的微观结构、磁气信息发生混乱,甚至破坏,疾病是生物体内细胞群磁场波动发生紊乱过程的反映,量变就是一定程度磁场波的紊乱,当紊乱的积累形成病态波,就发生了质变,即进入生病状态。人体的皮肤、毛发和体液等都处在这个生命的磁场中,并存有生命各个脏器的活动信息。健康时,所储存的是健康密码,在发病初期,人体物质构造和结构要素会出现变化,构成原子的电子运动异常,磁场也相应改变,一些异常的代码就会取代健康密码。
量子力学认为,每种粒子都有自己相应的物质波,波都具有共振特性,即当两个波长相同的波相遇进可发生波的叠加而增幅。目前我国根据量子力学已研制出量子共振分析仪器,通过检测人的尿液或头发的磁场来检测疾病。
人体存在着自建生物电场,一切化学反应必须受生物电场的支配,反过来,一切化学反应一定强烈地影响并支持生物场维持正常水平。生命体的存在必须有一个良好环境能量场,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大自然电场,对于人类及地球上其它生物来说,就是一个良好环境能量场。
天然电磁场是人体的电磁场的稳定器,人体的电磁场必须经常和天地的电磁环境沟通,才不会离健康越来越远,这就是中国的养生之道“天地人合一”的科学内涵。
贝时璋院士指出:“什么是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物理的观点,无非是自然界三个量综合运动的表现,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变化,这三个量有组织、有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有组织”和“有序”是各层次自由度的降低,即进入了低微度的相位空间,或者说是处于时域和频域的相对简并状态,为协同性和相干性为提供了必要的时空结构。“有序”这个概念,不单单是指物质结构上的有序,同时还包括了能量和信息在流向、整合和调节方面的有序。这种广义的有序必须靠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来维持,才能保证生命远离平衡态(或称不可逆)的稳定过程中。
七.树木似神医
在古希腊,伤痛者相信躺在大树上,大树散发的能量有助于疗伤。据《参考消息》( 2002-4-9)在有的国家至今还流行树木疗法,树木疗法指的是借助树木治病。用树木治病在民间广为传播,医学中也有实例。印度瑜伽术认为,树木可以把从宇宙中得到的一种物质传给人。不同的树种,带的能量不同。俄罗斯一本辞典中写道:"脚疼时,把山杨木放在脚上;头疼时则把它放在头上。"
现代从事树木治病研究的是生物定位专家。他们认为,树木有生物场,树木对人有治疗用用正是生物场发挥了效能。英国卫生研究所的专家认为,树木拥有的能量足以治病,而且效果不见得比药物差。有人经研究后声称,橡树和白桦可以使慢性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治疗多种关节炎,调整血压,治疗植物神经系统率乱症。橡树还能改善大脑活动。白桦能治疗感冒。松树、椴树、苹果树和白蜡树等提高人体的紧张度和抗病能力,消除疲劳。
树木为什么会有治病的功效哪?著名华人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两院院士、医学博士姜堪政博士早在40多年前姜博士就提出,一切生物体在其生命过程中发射电磁波,即电磁场,或称生物场,该生物场载有该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信息,能向生物体外传播,并能使该生物场所及范围内的其他生物体受其影响发生形态及功能上的变化。
姜堪政博士在俄罗斯又发明了接收、反射、传递生物微波的装置,称为场导舱。姜堪政博士利用鸭子的电磁波辐射孵化中的鸡蛋,用小麦的电磁波辐射发芽中的玉米种子,培育出带有鸭子特征的鸡和带有小麦特征的玉米,而且能很稳定地遗传下去。
1989年他的理论及实验通过了苏联科学院的鉴定,俄罗斯最高学术鉴定委员会授于姜医学博士学位,并被俄罗斯医学技术科学院选为院士。根据长期实验表明,人在场导舱内受到植物幼苗发射的生物电磁波辐射后,有助于红细胞功能的发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青春活力,提高性功能,增强免疫力,对神经系统、消化道系统和股骨股头坏死等疑难病症都有着显著疗效,对人体有发挥返老还青的作用。经过来自多个国家的700多人体实验,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参加实验的人平均生理年龄年青了5——10岁,经过一次植物信息治疗的有效率为92%,显著效果疗效达48%.以上。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中心根纳季.马尔科夫教授揭开了细胞间及细胞与周围环境间的信息交流之谜。马尔科夫在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一切客体,从单细胞生物、植物到高级动物都可用一种“共同语言”进行交流,达到相互理解。这种语言中就包括电磁波。
八.植物电磁波——巨大的天然电磁宝库
国外科学实验证明,活体生物不仅能产生生物电磁场,而且还能产生一种生物孤立波。生物会产生某种相干性电磁波——光波和相干性的弹性波——声波,认为这两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种生物孤立波,它携带着生物的本原信息。
1834年斯柯特鲁塞尔对船在河道中运动而形成水的波峰进行观察,发现当船突然停止时,原来在船前被推起的水波依然维护原来的形状、幅度和速度向前运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消失。这就是著名的孤立波现象。孤立波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波,它仅有一个波峰,波长为无限,具有高度稳定性和粒子性。通过计算机对孤立波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两个孤立波相互碰撞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并与物质粒子的弹性碰撞一样,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孤立波还具有质量特征、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还服从牛顿第二定律。因此,完全可以把孤立波当做原子或分子那样的粒子看待,人们将这种具有粒子特征的孤立波称为孤立子,有时简称为孤子。目前已经发现光孤子、声孤子,其中光孤子在光纤通信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为生物孤立波具有稳定性,所以不会像普通的生物电磁波一样稍纵即逝,而是在生物体中弥散出后,像雾一样包裹在生物表面。生物孤立波在本质上属于电磁性质,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风刮不走,雨淋不掉,不为人们察觉。
植物发出的普通的生物电磁波是以光速直线传播,很不容易被直接利用,而产生的生物孤立波却能较时间地积聚在植物枝叶表面,但遗憾的是这种对人体极其宝贵的物质由于得不到认识而任其自生自灭。
九.生物孤立波的应用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是靠天然水中含有的非生物电磁场,补充生理的需要的,但水在一定的情况下也能吸收植物散发的生物电磁场,成为治病的“神水”。李时珍主张收集活体植物上的水,用充分吸收植物电磁场的水治病,他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李时珍还主张收集柏叶、菖蒲、韭叶和百花草尖上的另一种“天水”:露水,他认为甘露能消渴、明目、养容、延年。
然而花草上的露水正如曹操诗中所说的那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很不容易收集,除了在偏远的山区有一些民间还保留用露水治病的传统外,在其它地方无人采用,而如今空气污染较重,此法更不可行。
本人利用生物孤立波具有十分典型的粒子特征,发明出一种生物孤立波加速器,通过这种加速器可以很方便地从植物周围吸收植物弥散出的生物孤立波,然后加速到每秒120米左右的速度。将一个预先加入水的塑料容器放在加速器的生物孤立波的发射处,经过1——2个小时,密闭在塑料容器中的水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因生物孤立波具有电磁性,当生物孤立波从水中高速穿过时,必然会引起水的磁性的变化,水分子就象一个个微小的磁铁一样将生物孤立波携带生物信息记录下来。
水受到轰击后,口感味道能发生明显变化,口感会变的十分绵长,甚至有喝油的感觉,并且有特殊的香味。气温和光照适宜,植物生长茂盛时口感和味道的变化越明显。经过实验发现,经过加热后的水如凉开水和蒸馏水不能使用,口感和化验结果变化不明显,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洁净的井水、泉水、能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太空水、活性水、离子水、富氧水、生态水等都可以使用。
吸收植物弥散出的生物孤立波的水称为生物频谱水,生物频谱水还能通过接触到杯子之类的物品将能量再传导给加入其中的生水(参看试验二)。
实验还发现,经生物孤立波轰击后的烟卷吸起来几乎没有香烟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