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过程及治疗

[复制链接]
查看735 | 回复3 | 2013-1-23 21: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来元 于 2013-1-31 04:52 编辑

中医病因、病机过程及治疗

【关键词】  恶性肿瘤;中医病因;病机要素;治疗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涉及外邪、饮食、精神等因素,并与脏腑亏虚及年龄相关;其基本病机过程包括癌毒滋生、搏结痰瘀、猖狂伤体、步入损途等四个阶段;其主要病机要素为癌毒、痰瘀、失调与虚损;其治疗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并结合化痰逐瘀以消其肿块,培益机体以复其体虚,调理脏腑以寒为本顾其兼症等。

    1  中医学对病名与病因的认识

    1.1  病名  中医传统文献中论及恶性肿瘤的记载很多,相关病名有:“噎膈”、“反胃”、“癥”、“积”、“伏梁”、“失荣”、“上石疽”、“乳岩”、“妒乳”、“石癭”、“肾岩”、“茧唇”、“喉百叶”、“五色带下”、“石瘕”、“缓疽”、“石疔”、“肠覃”、“肉瘤”等。以上或从病机,或从临床表现,或从病机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命名,已涉及多种常见恶性肿瘤。

    1.2  病因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外邪、七情、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很重视内因,特别是精神因素、先天不足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在发病中的意义。

    1.2.1  外邪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80%肿瘤患者与外界环境中致癌因素有关。历代中医文献指出,癌瘤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有关,认为凡人体被外邪所侵,即能积久成病。如《灵枢·九针论篇》:“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提出了外邪“八风”停留在经络之中而成瘤病;隋代巢元方提到:“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挟毒所成。”

    1.2.2  饮食因素  中医学认为,一些不良的饮食因素能促使肿瘤的发生,如《医碥》认为:“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宋《济生方》说:“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癥瘕。”

    1.2.3  精神因素  古代医家认为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因素有关,如《内经》认为噎膈是“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由于“忧恚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明代陈实功认为:“乳岩由于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积成核”;《医宗金鉴》谓失荣证由“忧思恚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

    1.2.4  体质与年龄因素  包括脏腑亏虚与年龄因素等。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各脏腑功能,在肿瘤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隋代巢元方认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明朝李梴云“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外邪搏而为肿,曰肉瘤”;明朝张景岳说“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明朝徐春圃也指出“气血日亏,相火渐炽,几何不至于膈噎”。此外,祖国医学还发现年龄在肿瘤发病中的意义,年龄愈大,癌的发病率愈高。明代申斗垣在《外科启玄·论癌发》中指出“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赵养葵在论噎膈时说“惟男子高年者有之”;张景岳指出“少年少见此症,而惟中年丧耗伤者多有之”。

    2  基本临床表现

    2.1  局部有形之结  肿块,或软、或硬、或坚硬如岩,留于体内,或附着体表,触之有形,推之不移等。

    2.2  全身失调与衰竭  病至中、晚期,机体功能低下或失调,肺虚则短气、咳嗽;脾虚则消瘦、体乏、纳少;肝虚则目涩、爪甲不荣、月事不调;心虚则心悸、怔忡;肾虚则水肿、小溲不利等。五脏之衰,终致大骨枯槁,大肉下陷,面色萎黄,发枯神惫之恶候。

    3  基本病机过程及要素

    3.1  基本病机过程

    3.1.1  癌毒滋生  癌病的病理过程虽异常复杂,但总由癌毒的滋生与留着某处为先。而癌毒的产生与前述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脏腑亏虚、高年体衰等因素相关。多由正气亏耗,寒邪气深伏久滞,其致病之性愈甚,酿成癌毒所致。

    3.1.2  搏结痰瘀  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停留为瘀,癌毒与痰瘀搏结,形成肿块。

    3.1.3  猖狂伤体  瘤体形成,则狂夺精微以自养,致使瘤体迅狂胀大。机体因失养而迅速衰弱,脏腑功能因癌毒内扰而失调,诸证叠起。

    3.1.4  步入损途  癌毒伤人,病呈进行性发展,虽体质强健者,也难免病情恶化。癌毒伤正,正气亏虚,无力制约癌毒,则癌毒愈强,而癌毒愈强,又愈耗伤正气,如此反复,终陷毒猖正损,难以回复之恶境。如肺癌的病机过程,先由外风邪或寒毒内滞,或邪毒侵肺等伤及正气,致使正气难以御邪,邪毒久滞,其致病之性愈强而酿成癌毒。癌毒阻隔经络气血,气滞津凝,痰阻血瘀,成为癌瘤,留于肺叶,日渐增大,导致肺气失降则咳嗽;阻滞气机则胸闷且痛;损伤肺络则咯血;肺气壅滞而不能布津,津凝成痰则喘促、咳痰;癌毒鸱张,寒伤津液故阴液枯竭,太阳寒水反热.阳气下陷于阴 虚热内扰,则低热绵绵等;癌瘤夺精微以自养,则形体日瘦。病至中、晚期,癌毒伤正,津气亏耗,机体功能愈益失调、衰弱,可见面萎虚浮,大骨枯槁,大肉尽脱,声低息微,神志衰惫、咯血闷仄、喘脱昏厥之恶候。

    3.2  病机要素  综上,由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基本病机过程可见,其病机要素涉及正邪两方面。邪者,癌毒与痰瘀;正者,失调与虚损。初期以癌毒为先;继之癌毒搏结痰瘀,阻滞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晚期耗伤气血津液,致使机体步入损途。因此,初期以癌毒为主;中期癌毒、痰瘀、失调并举;晚期则癌毒、痰瘀、失调与虚损并见。

    4  治疗大法与组方用药

    4.1  治疗大法  本病致病以癌毒为先,并贯穿始终,故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由于癌毒搏结痰瘀,耗伤气血津液,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机体步入损途。因此,具体治疗时,须结合其他多种治法,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则化痰软坚,逐瘀散结以消其局部肿块;二则培益气、血、阴、阳以复其体虚;三则调理脏腑功能以寒为本顾其兼症。

    4.2  组方用药原则  通常由四大类药物组成,其一是抗癌解毒类;其二是化痰消瘀、软坚散结类;其三是扶正培益类;其四为调理用药类。

    4.2.1  抗癌解毒  抗癌解毒是本病的核心治法,其药物选用原则如下:(1)辨证择药:辨证择用抗癌解毒药:在抗癌复方中,应视病情而辨证择用抗癌解毒药,如热毒甚者,当选白花蛇舌草、山慈姑、漏芦;瘀毒重者,当用炙蜈蚣;痰毒甚者,用制南星、炙僵蚕等;病以血分瘀邪为主者,可逐瘀为先,伍用炙水蛭、莪术、炮山甲;兼气机阻滞者,可配用八月扎、路路通;肿著者,加王不留行、海藻、菝葜等。(2)多用虫类抗癌解毒药。注重虫类抗癌解毒药的选用:癌毒,致病暴戾,病情顽固,病势险恶,且必与痰、瘀之邪相搏,以避机体正气与药力的搜剔,故非虫类搜剔解毒之品不能引药力达病处,以收搜毒、剔毒、除毒之功,故可伍用炙僵蚕、炙蜈蚣、露蜂房等虫类抗癌解毒药。(3)结合现代药理择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诸多中药具有相关的抗肿瘤作用,如:三棱、莪术、刘寄奴、水红花子的抗肝癌作用;石打穿、八月扎、石上柏、天花粉的抗消化道肿瘤作用;山慈姑、海藻、南星、猫爪草、蜈蚣的抗肺部肿瘤作用等。因此,可结合现代药理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抗癌中药,进行配方。

    4.2.2  抗癌解毒与化痰祛瘀、软坚散结合用  因本病以癌毒为先因,以痰瘀交阻为前期基本病理,以局部肿块为临床特征之一,故组方必须同时伍用抗癌解毒与化痰祛瘀、软坚散结药物进行治疗。治需渐磨溃削.使血气流通.则病可愈。
    4.2.3  阶段治疗  本病以抗癌解毒为基本治疗方法,在不同的临床阶段均应伍用。而其他治法,则可视不同临床阶段的病机特点而配伍运用。初期,正虚不显时,以抗癌解毒配合化痰软坚、消瘀散结为主;中期,兼有脏腑功能失调时,可在初期治法的基础上,适当伍入调理脏腑功能之品;晚期,正虚明显者,则以补益气血津液阴阳为主,兼顾运脾开胃、抗癌解毒、化痰软坚与散瘀消肿等。

    4.2.4  扶助正气、重视胃气  注重扶正类与运脾开胃助纳类药物在本病中、晚期的配伍运用。滋阴温阳,补养气血等的运用,不仅可补益气血阴阳,恢复已衰脏腑功能,更可通过扶正而抗御癌毒,降低癌毒对机体的损害,延长生命。运脾开胃助纳类中药的伍用,则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治疗思想在本病中的具体运用,冀后天振旺,生化有源,机体得充,衰弱诸证能缓。

    4.2.5  综合兼顾  由于恶性肿瘤的整个病机过程复杂,加之病机要素又涉及癌毒、痰瘀、失调与虚损等,因此,有时治疗尚应综合兼顾,分清主次,特别是在本病晚期,治疗应注意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即邪气(癌毒、痰、瘀、热、水湿  寒之气化等)与正气(气血、津液、阴阳等)、局部(肿块、疼痛)与全身(发热、水肿、虚脱等)、功能失调(如肺癌的咳嗽、咯血、胸闷、气促等)与不足(短气、面萎、神疲、体乏、消瘦等)。

治疗原则依据为五行质地.亢害承制理论结合天地六气运动变化规律 进行有目的择药.组方.
胡来元 | 2013-2-20 22: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病因、病机过程结合化痰逐瘀以消其肿块,培益机体以复其体虚,调理脏腑以寒为本顾其兼症等。

为关注重点。
amtb | 2013-11-4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入了“大医精诚网”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请关注:dyjczy
≈现实很现实。 | 2013-11-12 0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