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贴】六经实质小议----陈瑞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贴】六经实质小议----陈瑞春
[复制链接]
884
|
1
|
2005-4-29 08: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转贴】六经实质小议----陈瑞春
--------------------------------------------------------------------------------
《伤寒论》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渊源于《内经》。《内经》所论六经与《伤寒论》的六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学术源流看,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合十六卷。”据此,再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玉真藏论”、“生气通天论”、“热论”、“评热论”等篇章,所论皆与伤寒六经病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其中尤以“热沦”和“评热论”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伤寒六经来源于《内经》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从学术发展看,《伤寒论》六经病的名称,虽源于《内经》,但其实际涵义,所包括的六经病证治,则与《内经》并不一致。概括地说,《内经.热论》是以经脉论证为中心,从经脉循行路线和表里相关来归纳,其范围较窄,有实热证而无虚寒证;《伤寒论》是以辨证论治为中心,从病情属性、邪正消长的情况来归纳,其范围较广,有实
热证,亦有虚寒证。前者不能包涵后者的证候,而后者可以概括前者的证候。《内经》所论热病有论无方,而《伤寒论》有论有方,并赋予六经以新的内容,源于《内经》而又高于《内经》.
对于六经的形质,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的争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论点:
一 、脏腑说
所谓六经实质即是脏腑,以六经病分属五脏六腑而立论。如太阳分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阳明病分手阳明大肠,足阳叫胃等等。持此论者,把六经病机械地配脏腑。用此种论点论六经病与脏腑的配合尚可,若用以指导六经分证辨证立法则缺陷甚多。例如古有三阳病多属腑,三阴病多属脏之说。如按上说而论,则太阳病发热恶寒身体疼痛的表证岂能说是小肠的病变?阳明病白虎汤证岂能说是大肠的病变?六经病仅6个提纲,如何与手足十二经搭配?在无法搭配之下,于是对每一经病提出都有经证腑证来硬配,既违仲景原旨,亦属牵强附会。故单纯地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可机械地与十二脏腑相搭配,并不能阐明六经病的形质和病理。
二、经络说
所谓经络说者,即认为六经病变均与十二经脉有关。如尤在泾说:“人身十二经脉,本相连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病,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尤氏以为六经病病变皆循经络而为病,这种说法,从六经的部分病证看是有意义的,而且论中还有“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
者,以行其经尽故也”的明文,所以把六经从经络作解,也不能是错误。但从全论来看,大多数病证与经络关系不大,如太阳病的大、小青龙汤证,阳明病的承气汤证,少阳病的柴胡汤证,三阴病的脾肾肝的虚寒证(还有三阴病的热化证,以及寒热错杂证)等,可以说与经络毫不相涉。因此,持经络说者,认定六经即经络,也就很难尽言。
三、气化说
所谓气化说者,即以阴阳消长的规律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并且大谈“标本中气”。如陈修园说: “六气之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他还把“开合枢”也扯进六经病证之中,谓为审证施治的大关键。其实,气化作为脏腑生理、病理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而存在,这是可以成立的。如果把气化附会于《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的病理变化,统统用气化和“开合枢”来说理,确实是有点臆想。因为“开合枢”是经络循行的
路径,阴阳互根的变化规律,而不是研究生理、病理的重要依据.《内经》的“阴阳离合论”讨论阴阳变化,从天地阴阳开始,乃至四时生长收藏等,说明三阴三阳升降出入的道理,并不是为《伤寒论》六经专设;《灵枢》所谓某折即某疾起,取之某经,不已,又取之某经等,与《伤寒论》六经病毫无共同之处。从这个学术渊源来推论,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岂有不知三阴三阳“开合枢”之说,而《伤寒论》中只字不提,可见仲只是不强调“开合枢”的。后世医家以“开合枢”的气化关系来解释《伤寒论》的原文精神,显然是不贴切的。
四、阶段说
所谓阶段说者,即认为六经病是几个不同的疾病阶段,如胡友梅说:“伤寒的六经,系病程划分的标志”,又说:“按病证发生,其过程普通分为潜伏、前驱、增进、极进、稽留、减退、恢复各期。”胡氏视《伤寒论》六经病顺序只不过是疾病的不同阶段,抛开脏腑、经络、气化而不问,无疑是失去了六经病辨证的本来意义;且阶段说者是以现代医学的病理阶段来套六经病,不能不说是相去更远。
五、区域说
所谓区域说,乃是以六经病的经脉循行,把躯体分成6个区域,划分各自的疆界。这样无形中把六经病分割开来,成了6个不同的区域,不但是失去了整体性,而且忽视了六经病理的内在联系。这种看法也嫌其太筒单而肤浅了。
此外,陈邦贤等认为“伤寒六经,实际上是6个不同的综合征。”把六经病视为六群不同的证候,以至有的学者把六经病证视为“六病”等,凡此种种对六经的不同见解,应当说是各执一端,存在着某些片面性。
总之,《伤寒论》六经病是仲景继承《内经》六经,发展成为一个辨证论治纲领,对六经病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地领悟《伤寒论》六经病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笔者体会,脏腑是物质基础,经络是络属联系,气化是功能活动。气化就是反应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现象。气化离开了脏腑、经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脏腑经络离开了气化,就反映不出其功能活动。所以六经病实质即是脏腑、经络、气化三者的有机结合。六经病辨证是从宏观着眼论证疾病的概括,用八纲来统括脏腑、经络、气化所反映出来的病证,有其严密的统一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qjwzt
|
2014-5-30 18: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叫‘偷坟掘墓’该死,现在叫‘考古’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