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医气血的概念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387 | 回复1 | 2013-5-14 10: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icoRobin 于 2013-5-14 10:23 编辑

“气血”是组成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就算不懂中医的,也大都听过“气血亏损”、“气血不足”、“气血两亏”这样的词语。这些术语中医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甚至中国的西医在临床上也经常讲。医生在治疗病人后总经常讲:看你脸,气色好多了;有一段时间未见面的两个熟悉的人,见面后也会说:瞧,你最近气色多好呀。这里的“气色”二字中国人都知道是指“气血”。“气血”是健康或者是康复的标志。

下面谈一谈最常被混淆的“气血”5大误区:
误区一:气血,在中医学中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我们曰常口头语中的“气血”只是局部的,说白了是单指“血”。
  比如我们颈痛、背痛、腰腿痛等等痛症,从气血角度讲,只是一个局部的小概念的气血问题,可见局部气血不和,血瘀气滞,更甚者血不养筋,而造成肌肉萎缩等等。
所以,局部的气血概念,不能代表整体的气血概念;局部的气血失调;局部的气血问题,不能说人体总的健康出问题。这是对局部痛症而言的。但人体一切总是互相关联的,中医最优秀的地方,就是“整体观念”。小问题也不要忽视。

  误区二:只认为气血就是指气和血,而与其它无关。
  这是人们存在的一个大误区。
其实只指气和血而言,在中医学中所指范围较广,名称繁多,概念也不一样,非常详尽地从生理及病理角度进行认识和阐明。但是气血与五脏六腑,与精、津液等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比如:精与血同病、气与血同病、气与津液同病、血与津液同病等复杂的病机。

  误区三:满面红光,不代表气血好。
  在中医学中,人的正常生理面色表示人体的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的正常。比如精气内含,容光外发,所以面部则显光明润泽,红黄隐隐。
  而在临床上,或曰常生活中一些人,特别中年人如果红光满面,则就要查一查自已的血压了。
如果血压正常,就要再考虑是否肝火旺盛,易急燥,易发人,失眠,口干等一系列表现。

  误区四:脸色好,气色好,也不等于“气血”正常,身体健康。
  在中医学中,“气血”是“气”与“血”二个概念的组个。因气与血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所以往往把气与血二个概念合在一起,成为“气血”这一词组。
  在曰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某人一直身体非常好,气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脸色好,气色好,气血正常,绝不能代表脏腑等无病,或者某一个器官有先天或后天的疾患。气血,在中医学里只是一个非常乏指的概念,但对某些疾患来说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对治疗疾病起着主导的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中不少年青的、中年人,他们很健壮,很少有病,但因饮酒而产生胃出血,或脑溢血。所以血方刚的青年人和气血旺盛的中年人要特别注意,酒能“浮舟”,亦能“沉舟”!

只有清醒认识误区,才能在身体出现气血亏虚时,准确即时的发现,然后对症下药,注意饮食和作息,再借助中医膏方调理,方能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文章来源:怀府益群官网http://www.goodgao.com
yongkang3214 | 2016-9-2 16: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个帖子,下班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