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中药VS西药 不良反应少多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药VS西药 不良反应少多少
[复制链接]
626
|
3
|
2013-6-15 06: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源:爱爱医 作者: 时间:2012-04-25
日前,有外国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中国传统药材中发现“有毒物质”。报道引述研究人员的话说,中国人在制作药物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复杂的混合,其中一些中药含有麻黄和细辛,而细辛是带有剧毒的植物,过量使用会引发很强的副作用,但这些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药物的毒性有多大。
如何看待中药毒性问题?中药能放心使用吗?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疑问一:如何看待中药毒性?
【回应】 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偏纠偏;采用三种方法减毒增效
“以毒攻毒、以偏纠偏,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早有认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说,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小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八”的说法。
《中国药典》2010版收录常用中药材和饮片,包括有毒中药73种,其中毒性大的品种有10种。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 如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的治疗白血病的砷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马钱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等。
“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教授说,在传统经典中,中药按毒性分为“大毒、有毒、无毒”三大类。在中药的临床使用上,一般有3种方法减毒增效:一是炮制减毒,通过特殊的炮制工艺,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中药炮制属于保密技术,通常禁止外国人进入,国外对此不了解,容易产生误解;二是中药配伍减毒。在中医临床上,不是单用其中一味药,而是多种药物联合作用,实现减毒增效;三是有毒中药按处方药管理。凡有毒的中药,在遴选过程中都不会划入到OTC(非处方)药物中,此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疑问二:中药的副作用大吗?
【回应】不良反应率只占10%;但中药也不应久服*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周超凡教授介绍说,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看:“药未有不偏者,以偏救偏,故名曰药。”中药,即使是单味药,由于所含成分复杂,其功能与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仅限于一种。中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诸多功能与主治中的一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会带来不良影响。
钱忠直说,从临床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占10%左右,远远低于西药,并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
不过,由于中药不良反应往往较轻,所以易被疏忽。周超凡建议,今后应当加大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
事实上,我国有关部门一直对中药实施严格的监管。在中药新药注册管理方面,已经制定了中药安全性评价指南,并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并重点研究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毒性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标准。
专家表示,尽管中药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西药,但为了防止对身体的伤害,中药也不应久服。周平安说,在中药临床使用上,主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对症用药,严格按照适应症用药;二是严格用药量。按《药典》的规定使用药物,如超剂量用药,医生要谨慎把握;三是要遵循中医的规范,不能长期使用。
此外,我国对中药是按药品管理的标准,而有些国家是按照营养食品补充剂的标准管理,管理标准不同,有时难免出现错用现象。比如,日本将小柴胡汤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炎,且长期服用,结果有人出现间质性肺炎,而在我国,按中医辨证治理应用小柴胡汤近2000年之久,至今依然安全、有效。
*疑问三:细辛和麻黄有毒吗?
【回应】 本身有毒,但临床使用中会消减毒性成分*
周平安说,细辛是中医临床上常见药,主要功能是辛温解表,可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痛和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细辛是一种有毒的中药,含有黄樟醚,这种物质会作用于人的呼吸中枢,阻止氧代谢,严重的会破坏肝细胞,引起肝中毒,甚至诱发癌症。
在中医临床上,用细辛安全吗?如何消除细辛的毒性成分?周平安说,黄樟醚是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通过水煎煮20—30分钟,95%的黄樟醚都会挥发掉,不会因服用而出现中毒。
周平安介绍说,在临床上,细辛的使用量也有严格规定。从宋代,细辛的使用量就不超过1钱(折合为3克左右)。我国药典对细辛也有严格的使用量规定,成人一天的用量不超过3克,如果超过用量标准,实行临床医生双签字制度,医生除了在处方上签字,还要在药物旁边签字,以确保用药安全。
钱忠直说,“细辛确实含有有毒物质,但只分布在茎叶部位,根部并未检出有毒物质,我国国家药典规定,细辛只可使用地下部分。我国古代的雷公炮制论中,也有规定必须把细辛叶片摘掉,因为在叶片中有微量的有毒物质。”
麻黄是中医临床常用药,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这些成分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毒品。对此,周平安解释说,麻黄的临床使用量,南方成人不超过每天3克,北方人不超过6克。如果超量使用,也需要医生双签字。麻黄的副作用主要有使人兴奋、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在临床上,麻黄有严格的适应症:热症、内热、容易出汗的患者,肾气虚的患者,不允许使用,否则的话,哮喘会加重,严重的会造成休克。
“中药有毒”风波的背后
澳大利亚政府将于今年7月前完成全国中医师的注册工作,从而使澳大利亚成为首个对中医实行注册管理的西方国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敏感时期,当地医学界一些成员或因对中医的误解,或因担心中医注册后对其营业不利,试图影响中医立法管理进程。
中医药已在澳大利亚流传上百年。据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澳全国约有5000家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门诊280万人次,80%的病人以英语为母语。
西悉尼大学补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艾伦·本索森介绍说,1/3的澳大利亚人使用过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疗法,澳大专院校教授相关学科已有20年历史,中医等补充疗法日益为普通民众接受。
尽管如此,西方国家官方认可中医的为数寥寥,中医、中药处于边缘化境地。包括澳大利亚医学界在内的部分人士对中医药的科学性、安全性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成见极深。
对此,悉尼韦斯特米德医院外科医生瓦莱丽·马尔卡表示,人们应当看到,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学采用自然疗法,在治疗不少慢性病方面有其独特疗效,有效性是其在澳大利亚立足的根本原因。西医学界对其他医学门类应持包容和借鉴的态度。
澳大利亚一些医学界人士认为,中国国内相关部门应当继续强化与西方国家合作,促进中医走进西方主流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duxjb
|
2015-3-12 03: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fcxmo
|
2016-10-17 10: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anyushi
|
2018-10-21 1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渗透无处不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美容之声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