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如何预防麻风病 要先了解它的传染方式和途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如何预防麻风病 要先了解它的传染方式和途径
[复制链接]
282
|
1
|
2013-6-25 16: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麻风病
的危害,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在很多人的眼中,这种疾病是一种非常令人恐怖的疾病,存在有亚临床感染,借以说明麻风病的感染率要比发病率高得多,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麻风病是细菌性传染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麻风病人所生的婴儿,如果生下来即与病者隔离,是不会发生麻风病的。至于有的病人子女也患上麻风病,是因为其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以及带有易感素质而发病。
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现在麻风的分类是:查到有菌或未查到菌,但皮损超过5块的属于多菌型;未查到菌,皮损少于5块的归属少菌型。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
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主要及早去当地的皮防站(所)或防疫站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四十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着,只要服上一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联合化疗就是用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麻风。对联合化疗的效果,目前各国麻风专家及有关学者一致认为治疗麻风的最佳方案。联合化疗的药物现在使用的是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
麻风病人不应与家人和社会隔离,治疗就在家进行,病人只要服一周药后,基本上就失去传染性。病人在家治疗不但可和家人一起生活,而且可以从事他应从事的工作。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班姊陵
|
2018-2-25 1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说不练假把势、真材实料真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飞侠1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