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关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关注
[复制链接]
1098
|
2
|
2005-5-16 18: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科学论争: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5 月11 日 |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编者按孙文鹏、任振球等九位科技工作者联名给本报编辑部写信,并希望公开发表。他们在信中对“科学警察”现象提出了质疑,认为某些科学上的“反伪打假”已经成为当前推动我国重大自主创新的一大障碍、呼吁按照“双百方针”,在科学理念上开展大讨论,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今天,本报特发表他们的联名信,欢迎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我们将开辟专栏刊登各方看法、意见和建议。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通过媒体,反对“伪科学”、“学术打假”,热闹了好一阵子。现在又请出洋棍子——什么“科学警察”,到国内来帮助“反伪打假”。对这样的炒作,究竟如何看待,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认真对待和进行必要的剖析。
科学探索无禁区
科学发展史已经表明:科学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由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首先发现、经过艰苦奋斗和克服了各种阻力而获得的。开始时,有人不理解或者还不完善而未及时支持,尚且情有可原;但是,科学的自由探索历来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条件,不合适的人为干预,学阀的霸道作风,不利于重大科技创新的诞生和实现。只有发挥和保护好广大科技人员和民间科学家的探索精神,鼓励创造,才是有利于重大科技创新诞生的政策保证和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科学探索无禁区,这早已成为国内外科学界的共识。
非常规创新思维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主要动力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遵循着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交替发展过程。其中科学革命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往往是由有悖于当时常规科学的非常规创新思维的感悟和超常规实验现象的启发,通过科学的探索和实践来开道的。而当时的常规思维对于非常规科学的萌芽,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一旦非常规的科学探索逐渐得到公认并占据主导地位后,它就成了新的常规科学。然而,当新的常规科学经过一段时期后,又会遭到更新的非常规创新思维的冲击,最后又被更新的非常规科学所替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这样与时俱进,永远不会停滞和终结。这就是说,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时代性和客观性,科学上的绝对真理只能在整个人类认识史上逐步逼近;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时代的局限性。因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尊重非常规探索,是真正的科学家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那种用已知去否定和批判新知的作法,是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
重大科学发现实质上是一场科学革命
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不仅不易为当时常规科学家所理解,而且由于它对当时的常规科学形成革命性的冲击,客观上影响到当时常规科学权威的既得利益。因而科学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开始时遭到抵制、封杀是常有的事。怪不得量子理论的奠基人普朗克说:“一个新的理论,不是靠说服反对者而获胜的。要等到反对者终于死去,而赞成它的新的年青一代成长了起来。”不久前,我国一位院士也深为我国重大创新受到压制的现象惋惜,他指出:“现在,有的等到第二代还不行,因为是他的接班者掌权,有可能还要等几代人方可得到承认。”看来,要实施真正的重大科技创新,必然会触犯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一些人的极力反对。这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技发明,其鲜明的创新性、革命性和某种程度上的“残酷性”是显而易见、不可避免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动摇了当时宗教统治的基本理念,直到死后才发表;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还被当时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虽然,这样极端的事件现在不会发生了。但是,类似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遭到当时多数地质学家和著名气候学家柯本(也是魏的岳父)的反对、压制了数十年的事,在我国还是存在的。我国还发生了有望获诺贝尔奖反而被打成“伪科学”以致积怨成疾含冤病逝的事例。
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真伪的根本标准
要判别非常规、超常识的科学是非和科学真伪,确实非常困难。科学不同于商品,商品有品牌,有具体的对照物和检测标准,可以分清真与假。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判断科学的真伪,既不能以仅仅适用于特定范围的理论为依据,也不能以西方近代科学作为理论唯一标准,更不能以某些人的所谓常识和臆断为根据。我们认为,判断科学理论的是非、真伪,只能以实践作为根本标准。这里讲的实践,不仅指科学实验,也包括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其他的一切标准,都是不正确、不准确,因而是不科学的,最多也是次要的(如形式逻辑推理)。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科学上的“反伪打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重大自主创新一大障碍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内的反“伪科学”、“学术打假”,打击的有些往往是我国科技的重大自主创新。某些“反伪斗士”以“科学救世主”自居,唯西方近代科学马首是瞻,鄙视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和科学实践,尤其厌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取得的原始创新。他们将西方近代科学作为衡量真伪的唯一标准,或者用陈旧的科普知识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相对真理当成绝对真理,到处乱批“伪科学”。
现在,他们的“反伪”活动开始受阻,竟又请进了洋棍子——“科学警察”来帮忙。可是,科学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谁可以充当什么“科学警察”的。现今的科学发展,只有靠科学实践检验,根本不需要“科学警察”,也不应该有“科学警察”。如果那样,只能误导学术方向,阻碍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的成长和实现。因为他们依赖常规思维和常规科学进行“裁判”,必然会造成科学是非的颠倒和阻碍当代科学的飞跃。同时,也要警惕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妄图从思想上解除中国学术界自主创新武装的阴谋。如果“反伪”者硬要不顾后果充当“科学警察”,那么最终必然会走向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反动”。至于科学探索中的某些错误,不仅在科学上是允许的,不能说成“伪科学”,而且只有通过科学实践检验和学术争鸣加以纠正。至于学术腐败,也不是“伪科学”问题,而是属于道德问题。
为重大自主创新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这是当前摆在全国人民尤其是科技界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国科技发展任重道远。为此,首先应当按照“双百方针”,在一些科学基本理念上,如什么是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科技自主创新有无积极作用等,通过媒体开展公开的大讨论。以便拨乱反正,为我国重大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宏观学术环境。
孙文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任振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严谷良(国家发改委原副司长、高级工程师)李世煇(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孔凯旋(北京蔚格淼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其翔(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耿庆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任振球等: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
[ 2005年5月12日,阅读人数29人 ]
学术动态 №1180 卢所北京部 2005/05/12 p.6882-6883
(一)信
吴水清先生:
我们九人联名写的“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一文,科技日报已在昨天(11日)头版发表,并加了编者按。但将点名和例子给删掉了。现已征得科技日报总编同意,点名和例子可以上网。故将原文发去,请考虑上网。 任振球 2005,5,12.
(二)正文
一个时期以来,院士何作庥和方舟子一些人通过媒体,反对“伪科学”、“学术打假”,热闹了好一阵子。现在又请出洋棍子---什么“科学警察”,到国内来帮助“反伪打假”。对这样的炒作,究竟如何看待,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认真对待和进行必要的剖析。
科学探索无禁区
科学发展史已经表明:科学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由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首先发现、经过艰苦奋斗和克服了各种阻力而获得的。开始时,有人不理解或者还不完善而未及时支持,尚且情有可愿;但是,科学的自由探索历来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条件,不合适的人为干预,学阀的霸道作风,不利于重大科技创新的诞生和实现。只有发挥和保护好广大科技人员和民间科学家的探索精神,鼓励创造,才是有利于重大科技创新诞生的政策保证和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科学探索无禁区,这早已成为国内外科学界的共识。
非常规创新思维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主要动力。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遵循着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交替发展过程。其中科学革命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往往是由有悖于当时常规科学的非常规创新思维的感悟和超常规实验现象的启发,通过科学的探索和实践来开道的。而当时的常规思维对于非常规科学的萌芽,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一旦非常规的科学探索逐渐得到公认并占据主导地位后,它就成了新的常规科学。然而,当新的常规科学经过一段时期后,又会遭到更新的非常规创新思维的冲击,最后又被更新的非常规科学所替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这样与时俱进,永远不会停滞和终结。这就是说,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时代性和客观性,科学上的绝对真理只能在整个人类认识史上逐步逼近;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它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时代的局限性。因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尊重非常规探索,是真正的科学家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那种用已知去否定和批判新知的作法,是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
重大科学发现实质上是一场科学革命
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不仅不易为当时常规科学家所理解,而且由于它对当时的常规科学形成革命性的冲击,客观上影响到当时常规科学权威的既得利益。因而科学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开始时遭到抵制、封杀是常有的事。怪不得量子理论的奠基人普朗克说:“一个新的理论,不是靠说服反对者而获胜的。要等到反对者终于死去,而赞成她的新的年轻一代成长了起来。”不久前,我国一位院士也深为我国重大创新受到压制的现象惋惜,他指出:“现在,有的等到第二代还不行,因为是他的接班者掌权,有可能还要等几代人方可得到承认。”看来,要实施真正的重大科技创新,必然会触犯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一些人的极力反对。这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科技发明,其鲜明的创新性、革命性和某种程度上的“残酷性”是显而易见、不可避免的。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动摇了当时宗教统治的基本理念,直到死后才发表;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还被当时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虽然,这样极端的事件现在不会发生了。但是,类似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遭到当时多数地质学家和著名气候学家柯本(也是魏的岳父)的反对、压制了数十年的事,在我国还是存在的。我国还发生了有望获诺贝尔奖反而被打成“伪科学”以致积怨成疾含冤病逝的事例
。
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真伪的根本标准
要判别非常规、超常识的科学是非和科学真伪,确实非常困难。科学不同于商品,商品有品牌,有具体的对照物和检测标准,可以分清真与假。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判断科学的真伪,既不能以仅仅适用于特定范围的理论为依据,也不能以西方近代科学作为惟一标准,更不能以某些人的所谓常识和臆断为根据。我们认为,判断科学理论的是非、真伪,只能以实践作为根本标准。这里讲的实践,不仅指科学实验,也包括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其他的一切标准,都是不正确、不准确,因而是不科学的,最多也是次要的(如形式逻辑推理)。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
科学上的“反伪打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重大自主创新的最大障碍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内的反“伪科学”、“学术打假”,打击的往往是我国科技的重大自主创新。某些“反伪斗士”以“科学救世主”自居,唯西方近代科学马首是瞻,鄙视中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和科学实践,尤其厌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被他们污蔑为“臆想笼统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取得的原始创新。他们将西方近代科学作为衡量真伪的惟一标准,或者用陈旧的科普知识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相对真理当成绝对真理,到处乱批伪科学。例如,他们将“无偏二极管”发电现象---一种巧妙设计的不对称结构的微电子器件,可以通过环境温度的下降、将热运动的无序力变成有序的电流这项重大发明和重大发现,打成违背热力学定律的“永动机”。而有着所谓“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院士头衔的何作庥及其有“博士”头衔的继承人方舟子,却对普通物理学的热力学定律只能适用于宏观的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质量交换),不能适用于开放系统,更不能适用于宇观、微观系统。他们连这样基本物理常识都未弄清楚!还挖苦报道此项发明的报纸和记者“连起码的科学常识都不懂”。又如,方舟子用150年前达尔文创立的渐变式生物进化论,来否定中国已空缺多年才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的重大发现和由此提出的以突变形式为主的新进化论。何作庥还将张颖清教授的全息生物学打成“伪科学”,导致张含冤早逝。这个令国人扼腕痛惜的事件,方舟子却拍手叫好。可是他们对全息生物学和针灸理论一窍不通,仅凭现有的 “生物学知识”、“医学知识”,就把有望获诺贝尔奖的全息生物学打成“伪科学”。当年,何作庥这位“万能”院士,还对翁文波院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下创立的非常规的地震预测法,也要进行批判,在遭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反对后方才罢休。
现在,他们不得人心的“反伪”活动开始受阻,竟又请进了洋棍子---“科学警察”来帮忙。可是,科学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谁可以充当什么“科学警察”的。现今的科学发展,只有靠科学实践检验,根本不需要“科学警察”,也不应该有“科学警察”。如果那样,只能误导学术方向,阻碍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的成长和实现,从根本上阻碍和损毁我国科技事业以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因为他们依赖常规思维和常规科学进行“裁判”,必然会造成科学是非的颠倒和阻碍当代科学的飞跃。同时,也要警惕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妄图从思想上解除中国学术界自主创新武装的阴谋。如果“反伪”者硬要不顾后果充当“科学警察”,那么最终必然会走向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反动”。至于科学探索中的某些错误,不仅在科学上是允许的,不能说成 “伪科学”,而且只有通过科学实践检验和学术争鸣加以纠正。至于学术腐败,也不是“伪科学”问题,而是属于道德问题。
拨乱反正,为重大自主创新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这是当前摆在全国人民尤其是科技界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国科技发展任重道远。为此,首先应当按照“双百方针”,在一些科学基本理念上,如什么是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科技自主创新有无积极作用等,通过媒体开展公开的大讨论。以便拨乱反正,为我国重大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宏观学术环境。
孙文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任振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严谷良(国家发改委原副司长、高级工程师)
李世煇(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孔凯旋(北京蔚格淼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陈其翔(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张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耿庆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2005,5,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yishi
|
2005-5-17 19: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关注
“犯错误是难免的,这人人都知道,可这不能成为肆意犯错的理由。科学之所以成功,就是它虽不保证不犯错,但尽最大可能性避免犯错。伪科学又怎样呢?”
有什麽事实表明张颖清在“肆意”犯错误呢?再说,他提出的是一种创新的理论,有人提出质疑是正常的,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样是天经地义的。为什麽就将质疑者的言论大肆宣扬,而张颖清的言论不仅不与发表,反而还说成是伪科学,这正常吗?当有人对大爆炸理论提出异议时,霍金不是一样的坚持了那麽多年,难道这种坚持不是科学探索中的正常事情吗?
张颖清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引来各种质疑,产生一些争论,这非常正常,探索就是这样。只有上帝提出的新理论才不会引起争论。有时为了验证某个观点,恐怕还要做经济上的大投入啊,也许这种投入最终是失败的,但你不去做,怎麽就知道它是错的呢?霍金不坚持多年,他怎麽能弄清大爆炸理论的错误所在呢?如果他也人云亦云的话,他还是科学家吗?
张颖清事件说明了什麽?说明了我们对科学探索的无知!说明了我们没有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裁在脚下,去蹬上那未知的颠峰的理念。有一本书,叫做《不接果实的智慧之花》。建议反伪斗士们看看,以增强自己捍卫科学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iqjyhSTR
|
2014-6-8 01: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yishi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