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经络学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经络学说
[复制链接]
393
|
1
|
2013-9-17 1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即古代经络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外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入的途径,具有反应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经络循行的通路上出项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以推断疾病的病理状况。
沈阳201医院
http://gbzj.daynews.com.cn/sygbyy/
辩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应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辩证归经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这是根据头部经脉分布特点辩证归经。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症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辩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条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择、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临床通常根据经脉循性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具体表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关系,所以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皮肤针叩刺皮部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位中皮内埋针;经络痹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经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进行刺络拔火罐等。
海南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
http://gbzj.daynews.com.cn/hnzyyj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qjwzt
|
2018-10-17 04: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星落凡尘200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