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人动拳,受害者不是别人,正是男人自己

[复制链接]
查看225 | 回复0 | 2013-12-1 17: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11月25日至12月6日,是男性反暴力的“白丝带运动月”,在这段时间里,许多男性会佩戴白丝带,反对男性暴力。
1991年12月6日,14名妇女在后来被称为“蒙特利尔大屠杀”事件中遇害,她们都是蒙特利尔工学院的学生。凶手认为,工学院应该是男人的天下,不应有女人的立足之地,因此,他要将这些女学生从学院和生活中清除出去,这桩男性暴力案件震惊了世界。
男人为什么喜欢用暴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许多人(包括男人自己)常常认为,这是男人的天性,比如男人的荷尔蒙分泌迅速,男人的生理特点不容易克制情绪。
这当然遭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现在,更多的观点认为,男人的暴力动因,更多来自传统男性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文化鼓励男人用暴力去解决冲突,文化鼓励显示暴力是男人气的标志等,所谓的血气方刚常常不是贬义词,倒让男人津津乐道。
我想起去世的父亲。
他显然也是一个有着轻度暴力倾向的男人,这暴力包括:他和母亲的家庭矛盾时动手过;还包括和他的儿女,为生活中不一致的观点冲突时,使用暴力。
他显然只是千万个把日常轻度暴力习以为常的男人一分子。
之所以习以为常,因为在他看来,在一个家庭里,教育孩子时,母亲往往唱红脸,父亲则要扮演权威,唱黑脸。父亲的形象应该是威严的,冷竣的。没有办法,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即使对孩子的爱,他也要压抑在心里,用一种威严的方式去表达。
家暴 男人 白丝带
可是,他因此得到了什么呢?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和他有着生疏,隔膜感。他在使用暴力的时候,我是那样坚决地反抗他,憎恨他。他很少流露对我的爱,我也很少看见过他的柔情。这样的结果是,我和母亲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和他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
他老了,感觉到孤独,常常抱怨儿女们和娘亲,和他不亲,他没有意识到,是暴力把他和儿女的情感表达,隔开了一条无形的鸿沟。
现在,他去世了。
有时,我在后悔和他的关系,没有在他生前更亲近一些。他去世后的很多次,我独自站在他的墓前,想着他的孤独和内心不为人知的寂寞。
http://www.aibang.com/show/28625 ... roduct/886102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