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复制链接]
查看862 | 回复3 | 2005-7-12 1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9日,由卫生部、总后卫生部、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和健康报联合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协办的“西南医院杯”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在北京揭晓:
  一、我国在SARS研究取得某些重大进展:率先在世界完成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国际上首个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准上市;我国科学家阐明SARS病毒融合机制,发现SARS病毒进化后危害更大,论文发表在《科学》、《柳叶刀》杂志。
  二、卫生部等部门出台重要的医学伦理和技术指导原则,规范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保证我国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健康发展;卫生部发出停止临床脑科手术戒毒的通知。
  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45年来科技攻关成绩斐然:获国际烧伤研究最高奖“伊文斯奖”、国际烧伤协会“威廉斯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116项,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军事医学烧伤科”荣誉称号。
  四、“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牵头、国家重点支持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项目,经三代中医专家40余年努力,成为建国以来首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研究项目。
  五、艾滋病研究再传佳音:我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获准进入I期临床试验;揭示艾滋病发病新机理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全球关注。
  六、中国医科院绘制出首幅“中国人死亡原因地图”:详细描述了过去50年,特别是近10年中国城乡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和流行变化趋势,为我国制定公共卫生目标和科研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七、器官移植又结硕果:中山大学附一院、上海瑞金医院分别成功开展亚洲首例腹部器官簇移植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移植手术临床疗效优良,近、远期生存率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解放军302医院在国内首次成功采用肝细胞移植治疗肝功能衰竭。
  八、我国新药研发呈现多个新亮点:复方蒿甲醚成为国际抗疟疾援助计划的首选药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和“重组葡激酶”,分别为急性脑卒中和心梗病人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国产新药。
  九、基础医学研究喜讯不断:北京大学、中国医科院等院校证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球蛋白;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发现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十、我国启动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由卫生部承担的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医药卫生科技条件平台和依托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首个高内涵药物筛选技术平台建设启动,以加速医药科技发展和新药研发。
  本次活动得到了搜狐网独家网络支持。据统计,10天来在网上投票数为10386,总点击数约27万次,单天点击的峰值为33248次。这是自1992年以来第13次评选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本次活动是读者参与投票最多的一次。(中)
[glow=255,red,2]文字[/glow]
平凡一生 | 2005-7-12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2004年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和本报共同主办、广州健心药业有限公司协办、搜狐网健康频道支持的“喘可治杯”2004年中医药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此次中医药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旨在集中展示2004年度中医药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和重大成就,扩大中医药的宣传和影响,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强行业凝聚力,让全社会更广泛地了解中医药,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评选于2004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初筛、初选、组织全国投票和评委会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004年度中医药十大新闻,分别如下:
  1.吴仪副总理就中医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并提出实施“名院、名科、名医” 战略。
  在200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要抓好继承创新,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同时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的评论员文章。
  2.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2004年2月20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历经三代40余年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奖项是迄今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这项研究标志着我国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居国际领先水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向课题组颁发了获奖证书。
  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喘可治注射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艾滋病临床试验,国家首次大规模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项目启动。
  2004年7月,国家首次大规模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项目启动,河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5个省的2300名艾滋病病人第一批开始接受治疗。此外,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获新的进展。由广州健心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中药二类新药“喘可治注射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艾滋病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一期临床研究。该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4.国务院新闻办首次举行中医药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向中外媒体介绍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与管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佘靖于2004年10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媒体介绍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就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以及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教育与科研、标准化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此次新闻发布会,对扩大中医药宣传,促进中医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对中医药的广泛关注和良好的反响。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电视台及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举办全国中医药科普宣传周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电视台及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于2004年10月12~16日共同举办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为主题的“全国中医药科普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中医药专家义诊、健康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为老红军、老战士、孤寡老人、下岗职工和农村贫困老人开展送医送药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全国近3000家中医药单位参与,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万份,出动医护人员5万人次,接待义诊群众200余万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80多万元。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6.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治SARS工作,成效显著;两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鉴定。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袭击我国的时刻,中医药行业不负众望,积极投身抗击SARS战斗。2004年4月17日,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临床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非典专项“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方案优化与多中心数据处理”两项科研成果,通过专家组鉴定。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是安全有效的,中医药在发病早期介入效果更为明显。
  7.以“传统医药与人类健康”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召开,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2004年11月13~15日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向大会发来贺信。来自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就继承与发展传统医药,以及传统医药在人类健康事业中的优势和作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00多篇。
  8.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抢救中医药珍籍秘典取得重大进展。
  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项目是列入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的专项。2004年7月该项研究顺利通过了专家的验收。课题组对现存约3万多种不同版本的8000余种中医药古籍进行整理,建立了“全国中医药珍善本古籍档案管理系统”,研制完成了《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该项目首创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古籍保存方面,是中医药文献、古籍整理研究的创新,对中医药学术继承有重要价值。
  9.58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于2004年2月20日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揭晓。58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此殊荣,获奖成果覆盖中医药医史文献、信息标准化及基础、临床、针灸、中药等专业领域,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8项。反映了我国中医药科研工作的最近进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10.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批示,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把纠风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和动员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和实践广东省中医院的行风建设经验。
  广东省中医院多年来,坚持患者至上,服务第一,在社会上树立起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形象。该院的行风建设经验受到卫生和中医药行业的高度重视。高强批示,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把纠风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和动员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和实践广东省中医院的行风建设经验。从而有力促进了卫生和中医药系统的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部长李建华等领导和有关部委同志、在京中医药机构负责人、中医药专家160多人出席了揭晓仪式。(中)
平凡一生 | 2005-7-12 1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年度新闻人物揭晓
  1月30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年度新闻人物”揭晓仪式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林琳,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年度新闻人物。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文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吴刚、于文明等领导以及有关专家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林琳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级、局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奖项和荣誉称号,尤其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她始终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为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出了新的贡献。2004年获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颁发的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吴以岭创造性地提出中医络病学说,并根据这一理论研发的治疗心脑血管病、肌萎缩、糖尿病等疾患的新药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他主持研发国家级新药6个,创建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吴以岭教授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该评选活动从2004年度开始,每年推选一次。主要是展示优秀中医药人才的精神风貌和突出成就,激励广大会员和中医药工作者对中医药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希望通过此项评选活动,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工作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
loavpca99 | 2014-6-30 20: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