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灵枢【56】五味篇的现代解读(与生态系统论到中西医学沟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灵枢【56】五味篇的现代解读(与生态系统论到中西医学沟通融合的探讨)
[复制链接]
158
|
1
|
2014-4-26 22: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灵枢【56】五味篇的现代解读(与生态系统论到中西医学沟通融合的探讨)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灵枢五味篇进一步讨论了胃水谷之海、气海在人体系统的稳定作用与生态系统大气、海洋
的稳定作用类比,从而推论出的系统属性规律。【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伯高并且又说:【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对于谷气与营卫的关系,做了深入的解释:【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这是灵枢作者从思辨的理性原则,进一步说明所有人体系统的水液物质都来自胃肠道,按其五味的物质分类法,有五种不同的水溶液物质进入人体系统后,大致推导出水谷之海的胃与积于胸中大气之海的肺,循营卫之道,上焦、中焦两焦之路,以溉五藏遵循的循环规则,而形成的系统稳态。
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水的气态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水的气态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凡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的形式参与循环过程。属于这一类的物质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水的沉积型循环虽然也与海洋大气蓄库有关,但主要蓄库是岩石与土壤。
按现代生态系统论的观点,地表的万物变化是系统循环稳态的变化。但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的循环。生物地化循环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生态整体系统水平,即生物圈层水平上,进行整体研究的。但是也可以在局部的生态系统单位中(例如森林、湖泊、山坡或草地)进行研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另一方面,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所以说,物质循环的动力来自于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并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均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起运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生态系统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水和各种矿物元素。这首先是由于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必须固定和保存在由这些无机物构成的有机物中,才能够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另一个营养级,供各类生物需要。否则,能量就会自由地散失掉。其次,水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也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物质。因此,对生态系统来说,物质同能量一样重要。
大道理管小道理,生态系统的大系统规律与人体系统的小系统规律,在某些方面必然是一致的。这是中医学理论形成的一贯原则。人体系统的能量、物质食物链循环是整体生态系统能量、物质循环的一小部分。但是除了一般性外,也有特殊性。人体系统的物质能量食物链,从胃肺之海进入人体,经三焦营卫气血津液的循经络、溉五藏的流动循环,和生态大系统的物质能量食物链的流动循环是一个道理。我们通过生态系统论概念语言的介导,它们应用同样的概念语言,解释的是同一个道理,中西医学不就沟通融合了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ziqjyhSTR
|
2014-4-26 2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尊生保健
杏林杂谈
中医内科
郝守玉郝志玲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