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婚育

[复制链接]
查看374 | 回复1 | 2010-8-23 0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不是肝炎病人,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完全没有必要到处乱求医问药。但不要饮酒,注意劳逸结合,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至今,国内外尚无良药能确切使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转阴。因长期携带病毒,病毒基因已潜入肝细胞核内,与人体细胞基因联姻整合,药物很难达到和奏效,故多数专家主张无需任何药物治疗。

国内也有些专家致力于携带者病毒转阴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科学地说,最有可能转阴的肝炎病毒指标是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这两个指标是表示病毒复制程度的指标。HBsAg的转阴可能性不大。最近,有报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已出现一些好的苗头,使用左旋咪唑搽剂加上注射乙肝疫苗及联合使用潘生丁,即所谓“三联疗法”,对HBeAg及HBVDNA的减少或转阴有些苗头。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前后要做HBeAg及HBVDNA定量检查,才能观察到疗效,一般的两对半检查是不够精确的。

携带者能否结婚,生儿育女呢?肝功能没有损害者,完全可以结婚生育。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一年内几乎全部出现阳性,其中65%—72%将成为慢性携带者。凡父亲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兼有乙肝e抗原阳性时,子女的感染率可达85.7%,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为42.8%。

目前,我国已开始对每一个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一针乙肝疫苗。这样,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的保护率为70%—80%。如果在刚出生后30分钟时加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毫升肌注,就可使保护率高达90%。有学者主张,即使婴儿出生时已感染上乙肝病毒,也切莫放弃注射乙肝疫苗,因注射后3—5年,绝大部分幼儿有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希望。上海医科大学研究认为,在孕妇分娩前3个月,每月注射1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至临产前共3次,其效果明显,较之其他有乙肝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子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率少近60%—70%。
<div class="par_zx_btn">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Gerardboom | 2016-5-24 14: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第一次听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