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高良姜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672 | 回复2 | 2008-3-6 22: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品为姜科植物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可入药。
【别名】风姜、小良姜、高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海良姜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高良姜开花
【性状】该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采收栽培4~6年后,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地上茎、叶、鳞片及须根,截成短段,晒干或堆闷后晒干。 【鉴别】该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非晶形物。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外韧型维管束甚多,束鞘纤维成环,木化。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 3~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
  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中国有关药书对高良姜植物种属的记载
  (2)脚气欲吐
  (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3)心脾冷痛
  (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4)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
  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高良姜
  (5)脾虚寒疟
  (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6)双目突然红痛
  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7)风牙痛肿
  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该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泪。
   
高良姜
小李飞刀 | 2014-11-15 06: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低调,低调!
mwlx4023 | 2016-7-15 01: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发表言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