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石菖蒲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769 | 回复2 | 2011-6-8 15: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菖蒲(学名:Acorus gramineus)属菖蒲科,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与印尼等国。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密林下。花期为五月至六月,果期为七月至八月。
基本信息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虚软,
   
石菖蒲(图8)
暴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沙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气zhou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良
  【拼音名】Shí Chānɡ Pú
  【英文名】Grassleaf Sweelflag Rhizome, Drug Sweetflag Rhizome,Rhizome of Grassleaf Sweelflag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采收和储藏:栽后3-4年收获。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茎,剪去叶片和须根,洗净晒干,撞去毛须即成。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2600m的密林下湿地或溪涧旁石上。
  资源分布:分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药材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黄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2-8mm;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侧有圆点状根痕,节部有时残留有毛鳞状叶基。质硬脆,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以条粗、断面色类白、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束鞘纤维发达;内皮层凯氏带明显。中柱散列多数维管束,主为周木型,紧靠内皮层环排列较密,有少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主为周木型,紧靠内皮层环提列较密,有少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柱中央有时可见少数行信束,纤维束及维管束周围的1圈细胞中均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石菖蒲-原植物(图2)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1]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③《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⑤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⑥《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⑦《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⑧《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⑾《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用法用量
  3 ~9g。
药材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txjyl1952 | 2015-6-26 0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朝业宇公 | 2017-1-16 09: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