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其根状茎较短,基生。泽泻夏季开白花,排成大型轮状分枝的圆锥花序,花两性。野生泽泻一般生长在沼泽地,分布于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地。泽泻(根茎)又是传统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但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地理分布
泽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等地。原苏联、日本、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均有分布。最好是福建,广东,广西,四川。
生长环境
生于沼泽边缘。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幼苗喜荫蔽,成株喜阳光,怕寒冷,在海拔800m以下地区,一般都可栽培。宜选阳光充足,
泽泻-叶形状
腐殖质丰富,而稍带粘性的土壤,同时有可靠水源的水田栽培,前作为稻或中稻,质地过砂或土温低的冷浸田不宜种植。
中药属性
药材名称
中药名: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芝、及泻《别录》,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禹孙《纲目》。
苗族药名:窝革里(贵州黔东南)
英文名:Oriental Waterplantain Rhizome, Rhizome of Oriental Waterplantain
拉丁植物名:Alisma orientale (Sam.) Juz. [A. plantago-aquatica L. var. orientale Sam.]
拉丁文名:Rhizoma Alismatis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3][4]。
药材基源
本品为泽泻科(Alismataceae)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
泽泻-原植物
amuels)Juzep.的干燥块茎。
炮制方法
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1.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2.麸制:取麸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麸皮10kg。
3.盐麸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麸皮,按麸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kg,用盐6kg;用麦麸60kg。水适量。
4.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100kg,用酒5kg。
5.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3]
品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3]
成品鉴定
性状鉴别
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
泽泻-采摘
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以块大、黄白色、光滑、质充实、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外皮大多已除去,有残留的皮层通气组织,细胞间隙甚大,内侧可见1列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有纹孔。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周木型维管束和淡黄色的油室。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
粉末特征
泽泻呈淡黄棕色。
1.淀粉粒甚多,单粒长卵形、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脐点人字块、短缝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
2.薄壁细胞多角形,具多数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3.内皮层细胞垂周壁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
4.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分泌细胞中有时可见油滴。
商品规格
根据主产地福建、四川,分为建泽泻和川泽泻等。建泽泻分三等,一等每1kg32个以内;二等每1kg56以内;三等每1kg56个以外,间有双花、轻微焦枯,但不超过10%。川泽泻分二等,一等每1kg50个以内;二等每1kg50个以外,最小直径不小于2cm,间有少量焦枯、碎块,但不超过10%。
出口商品建泽演以个头大小分为5-80头;川泽泻按个头分一、二级;江西泽泻按个头分为四级。
应用鉴别
泽泻:长于利水渗湿,泄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淋浊涩痛,遗精,脚膝痿软;炒泽泻,偏于和脾渗湿,用于痰饮,泻痢,头目眩晕。泽泻、茯苓、猪苓;三者均能渗水利湿而利尿消肿,常三者同用;然泽泻性寒,能泄热,清相火;茯苓则能益心脾,安心神;而猪苓,只能渗湿利尿。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
药材性味
味
泽泻茎(中药)药用
甘;淡;性寒
中医归经
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编辑本段人工栽培
选地整地
宜选择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藕田,茭白田或者稻田种植。
整地时,先施入猪粪堆肥深入土内。在移植前5天放水入田
泽泻-中药材
。犁耙两次,泥打烂,地耙平。要求泥头平、光、烂。田块四周开宽26.5厘米,深26.5厘米的边沟,有利排水。
繁殖方法
用种子先育苗后移栽,播种期为7月中下旬,由于种子很小,可拌些草木灰一起撒入畦面,随后用扫帚轻轻拍打,使种子与泥土按斛良好。每亩用种子100-150克。
播种后搭棚遮阳,棚高49-66厘米,白天用帘子盖上,晚上再卷起来,这样有利于秧苗生长,20天后,苗高4.9-6.6厘米时,可拆除棚架。
播种后,当天不灌水,第2天灌水过畦面,即将水排净,未浸种种子,灌水加半寸并浸一天,次日再排干。从第三天起,每天早上或者傍晚灌水过畦面1.6-3.3厘米深,浸1-2小时后,再排干。但沟内必须保持水。当苗高达3厘米以上,畦面要保持灌水。
移植期在8月中、下旬,掌握在35-40天的秧龄期。这样抽茎少、
泽泻(18张)
产量高。以秧苗13厘米左右的矮壮秧为好。起苗时用手指将秧苗连根扣起。随起随栽。栽时要栽的浅,栽的直,避免苗芯打入泥中,定植株行距各23厘米,每亩栽1.2万株,一般一亩秧苗可移植3亩大田。
田间管理
主要有排灌水,即在移植初期要灌足水,9月中旬以后,田边要保持3.3~6.6厘米深的水。秋分后,排净田水“晒田”4~5天,施肥后再灌水,一直到12月中旬泽泻外层老叶子已枯萎后,才将田水排干。
9月中、下旬,泽泻未续长出花茎,应随时摘除。
病虫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白斑病、银纹疽蛾、泽泻缢管蚜、豆毒蛾、灯蛾等。
病害有白斑病,为害叶片,可于播种前用40%甲醛80倍液浸种5min,洗 净晾干后播种粉1000倍液,每7-10d1次,连喷2-3次。虫害有莲缢管蚜为害叶柄、嫩茎,可用化学药剂喷杀。银蚊夜蛾幼虫咬食叶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采收储藏
移栽当年12月下旬,大部分叶片枯黄时收获,挖出块茎,除去泥土、茎叶,留下中心小叶,以免干燥时流出黑汁液,用无烟煤火炕干,趁热放在筐内,撞掉须根和粗皮。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化学成份
块茎含泻醇(alisol)A、B、C、泽泻醇A单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泽泻醇B单乙酸酯(alisol B monoacetate),泽泻醇C单乙酸醋(alisol C monoacetate)表泽泻醇(epialisol)A,泽泻薁醇(alismol),泽泻薁醇氧化物(alismoxide),16β-甲氧基泽泻醇B单乙酸酯(16β-methocyal-isol B monoacetate),16β-羟基泽泻醇B单乙酸酯 (16β-hydroxyal-isol B monoacetate),谷甾醇-3-O-硬脂酰基 -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ol-3-O-steroyl-β-D-glucopyranoside)。还含胆碱(cho-line),糖和钾、钙、镁等元素。
药理作用
1.降血脂作用
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2.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乙酸酯和泽泻醇C乙酸酯可保护因四氯化碳中毒的小鼠肝脏,其中以泽泻醇C乙酸酯效果最好。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血浆肾素和ACE活性或醛固酮水平。泽泻醇提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离体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家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
4.利尿作用
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 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5.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有人认为, 泽泻可能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可能降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且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实验表明, 泽泻煎剂10g/kg和20g/kg给小鼠灌胃, 连续5日, 能减慢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碳粒的廓清速率, 其廓清指数(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肝脏)重量无明显影响;同样剂量可使小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主要为IgM)含量稍有降低, 而对抗体IgG含量无明显影响.在抗原攻击前给小鼠泽泻煎剂10g/kg和20g/kg, 连续5日, 能显著抑制2, 4-二硝基氯苯(DNCB)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Ⅳ型变态反应), 而抗原攻击后给药对DNCB所致之接触形皮炎及对SRBC所致之小鼠迟发型足垫肿胀均无明显影响.
6. 其他作用 家兔皮下注射泽泻浸膏6g/kg 有轻度降血糖作用.但皮下注射煎剂5g/kg无此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泽泻浸膏以及麻醉兔泽泻醇提取物均有降压作用.泽泻醇提取物能缓慢松弛离体家兔胸主动脉平滑肌;能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对心肌收缩力有轻度抑制作用.
泽泻水煎剂对谷胺酸钠(MSG)诱发的肥胖大鼠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而对正常大鼠无明显影响.
在试管内, 泽泻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泽泻尚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促进纤溶酶活性等作用.
药(毒)理学
毒性T(1.1.1.1)对小白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780mg/kg,腹腔注射为1270mg/kg,口服为4000mg/kg。按0.1%及1%浓度混于饮食中,饲大鼠2个半月,体重、内脏重量、肝脂肪量均无明显改变。泽泻含有刺激性物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贴于皮肤引起发泡,其叶可作为皮肤发红剂。羊吃此植物无害,而牛可引起中毒,表现血尿。 泽泻甲醇提取物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0.98和1.27g/kg。口服4.0g/kg。按1%比例拌于饲料中喂大鼠75天,未见明显毒性。以泽泻醇浸剂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观察72小时,无一死亡。以泽泻浸膏粉1g和2g/kg(相当临床用量的20和40倍)拌于饲料中喂大鼠,共3月,动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增长,血清谷一丙转氨酶活性及血红蛋白量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病理检查发现肝细胞和肾近曲小管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浊肿和变性,给药组比对照组明显,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明显,提水可能与给药有关,但心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3]
不良反应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本品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3]
医疗作用
降血脂作用
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乙酸酯和泽泻醇C乙酸酯可保护因四氯化碳中毒的小鼠肝脏,其中以泽泻醇C乙酸酯效果最好。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血浆肾素和ACE活性或醛固酮水平。泽泻醇提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离体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家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
利尿作用
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 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其他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泽泻浸膏可以降压家兔皮下注射浸膏6克/公斤有轻度降血糖作用,但皮下注射煎剂5克/公斤无此作用。泽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n.php可以查看版本号和发布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