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冬季养生暖为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冬季养生暖为先
[复制链接]
274
|
1
|
2012-2-24 01: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关注避寒保暖,对养生保健至为重要。老年人脏器生理功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更要重视各方面保暖,方能安度寒冬笑迎春天。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有资料表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温度为1℃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量的1/3,4℃时为1/2,-15℃时高达3/4。可见,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正如俗话所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否则,头部暴露受寒冷侵袭,血管收缩,神经痉挛,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嘴歪、胃肠病复发,甚至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常发生。
背暖 背部是人体防寒的重要屏障。中医称“背为阳,腹为阴”。背是督脉经和足太阳经循行的主干线。督脉总管全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足太阳主人身之表。两经分布在背部的众多穴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关。如背部受凉,则风寒之邪从背部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而导致生病,或使病情加重、恶化和旧病急性发作。那些有鼻炎、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风湿病、肠胃炎、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冬季加穿贴身背心益处很大。
身暖 进入冬季,人们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及时加穿衣服。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注意有无寒流,关心防寒保暖,避免寒气侵入体内引发疾病。棉衣内胆宜选用份量轻、保温性强的丝绵、羽绒、羊绒、腈纶棉等材料。平时要多到室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使气血流畅,循环无阻,新陈代谢加快,躯体温暖,以提高耐寒能力适应气候转变。
脚暖 “热从头散,寒从脚起。”人体最先感到冷的是脚。脚对头而言属阴,故阳气偏少。脚远离心脏,又长时间下垂,血流缓慢,循环不畅,血供不足,且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所以,人全身脚的温度最低。脚受凉后,不仅易生冻疮、皲裂,还会通过神经反射,酿致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功能下降,引起鼻咽部隐藏的病毒、细菌得以乘机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感冒、扁桃体炎,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肠胃病、痛经、腰腿痛等旧病急性复发。因此,冬季要保持鞋袜干燥温暖,并常换洗晒。还要少坐多走,促进血流通畅,临睡前用温热水浴脚后再按摩脚掌心10分钟,以增强养生保健功效。
室暖 冬季里,居室需要采用取暖设备,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因为室温如果过低,则人体尤其是老年人易受寒气侵袭,导致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病患,产生严重后果。
食暖 冬季寒气当令,饮食宜温暖,忌寒凉。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鸡肉、牛奶、鸡蛋等,但不可多吃熏烤煎及辛辣物品,火锅也不可多吃。要喝淡红茶,适量喝点红葡萄酒。不喝冷饮料,以免伤害脾胃消化功能,或引起肠胃病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改英雅
|
2014-10-16 06: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医理探源
杏林杂谈
mbld382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