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防疰夏早着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防疰夏早着手
[复制链接]
456
|
1
|
2009-10-5 0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疰夏,也称注夏,又称夏痿,是由于体质的虚弱和天气的暑热所产生的一种季节性病症。
中医理论认为,素体脾虚者,在气候炎热、雨湿较多的夏日,暑热下逼,地湿蒸腾,湿热相合,导致疰夏。疰夏常发于稚孩和儿童,表现为心烦、身倦、汗多、食减、消瘦等症状。现代医学也证明,夏季高温下,人体生理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平衡易遭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常不稳定,精神往往萎靡不振,有时伴有头痛和失眠。同时又由于高温下肾脏排泄功能大大减弱,影响了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轻者食欲不振,重者会导致胃肠病症,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疰夏既然是暑热所致,所以常有季节性发作的特点:每年夏季来临时犯病,夏季过后一般都能自愈。当然,疰夏也可以用生脉散、清暑益气汤等药物治疗。
我国民间历来就有预防疰夏的习俗。预防疰夏常始于“立夏”前后(也即阳历五月初,我国多数地区还处于暮春时节)。据梁章钜的《浪迹丛谈》记载,温州人清明时折樟树叶烧成灰烬,待立夏之日和面做馒头给小孩吃,上海人也有立夏吃茶叶蛋的风俗。这些习俗至少反映了人们预防疰夏的意识。
当然,预防疰夏的关键在于增强身体素质、注意起居饮食。从暮春开始,要多参加体育活动,注意保护脾胃,不食或少食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要保证适宜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在夏季到来之前,可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进入夏季后,要时常注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防暑降温、降湿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中暑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疰夏症状的患者,绝不可贪凉露宿,以防伤风感冒,加重疰夏病情。(霍寿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4-6-26 07: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所有的人,离开我的时候,你劝我要耐心等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tfup464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