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小议秋伤于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小议秋伤于湿
[复制链接]
349
|
1
|
2010-7-5 02: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析“秋伤于湿”之理由可归纳如下。
一是长夏之湿流恋至秋,秋承长夏之后,湿邪氤氲黏腻,缠绵难去,虽至秋令,然湿邪仍在。温病学家吴鞠通云:“秋伤于湿,指初秋而言,乃上令湿土之气流行未尽。”
二是秋初多雨则多湿,我国降雨量多分布在七、八、九3个月,尤以夏末秋初为多雨季节,《孟子·离娄》说:“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礼记》云:“备者,备八月也,八月宿直毕,毕好雨。”由此可见,古人也认为秋季多雨多湿,雨以八月为多,这也是造成“秋伤于湿”的客观原因。
三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人们食生冷瓜果也多,最易伤湿困脾。夏末秋初,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其中,加之贪凉饮冷,恣食瓜果,伤脾呆胃,湿自内生。故有医者云“在里由于喜饮茶酒,多食瓜果,从内而生者也”,这是造成“秋伤于湿”的又一因素。
四是初秋伏尽,阴雨绵绵,临床因湿邪致病者增多,腹泻、低热不退、荨麻疹等病应季而至,笔者从湿论治这些疾病每多效验。
可见,“秋伤于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依据,在临床上有指导意义。然喻氏创“秋伤于燥”之说,也有其理论基础。笔者以为秋季乃湿与燥并存,秋初与秋末有别,秋初以湿为主,秋末以燥为主。但临证之时当以辨证论治为总则。
秋初因湿邪致病者,可治以祛湿健脾、化湿、醒脾,常用方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胃苓汤等。(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天气不错pga
|
2014-7-25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夏采佻yv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