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夏季当防“心脏中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夏季当防“心脏中风”
[复制链接]
556
|
1
|
2009-4-22 12: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进入8月份以来,高温闷热天气持续,上海、浙江、湖北等多地拉响高温预警,与此同时,各大医院也迎来夏季就诊高峰。专家提醒,天热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热射病、情绪中暑等疾病——夏季当防“心脏中风”
□ 王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心脏中风”是指人体感受六淫风邪之后所表现出的心胸猝然疼痛、憋闷、晕倒甚至猝死等症状,其特点是突然发病、病情变化迅速、痛引肩臂或部位不定、发病时呈现被迫体位、时作时止,常伴有大汗淋漓等。提出“心脏中风”这一概念的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高度关注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的胸痹心痛。
夏季心脏更易“中风”
“心脏中风”有外风、内风和外风引动内风之分,外风是指机体感受六淫风邪,内风是体内阳气过盛、亢逆上犯所致,外风引动内风则是内外风邪相互作用,无论哪种形式,最终均会导致“心脏中风”的发生。按照五行五脏理论,夏季对应于心,炎热夏季消耗人体阳气,更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夏季高发心血管疾病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夏季炎热,出汗过多,血容量明显减少;二是夏季心跳、脉搏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脏相对缺血;三是气温升高,机体失水、失盐,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形成血栓;四是夏季机体血管扩张,血压未做及时调整导致过低,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心脏中风”呢?总的来说,在人体正气虚弱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心脏中风”,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具体来说,在机体抵抗力差、焦虑、抑郁、过度劳累等情况容易感受外风;对于阴虚、痰火体质的人容易出现内风;在炎热夏季,机体阴阳失调更易招惹风邪,从而外风引动内风而发病。
“心脏中风”痛遍全身
“风善行数变”,诡计多端,但有迹可循。如何判断“心脏中风”呢?一些蛛丝马迹千万别放过,诸如突发胸痛或胸闷、痛引肩臂或部位不定、胸痛时作时止、胸痛时保持特定姿势才能好些等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毫不犹豫,应立即呼叫120、999等急救系统,前往医院及时诊治。
在此强调“风性走窜”,因此心脏中风时,患者不仅可以感觉到心胸部位疼痛或不适,还会牵扯到身体的很多部位,如牙痛、头痛、脖子发紧、腹痛,甚至远离心脏部位的大拇指也会疼痛不适,这些都可能是“心脏中风”的先兆,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典型病案
患者赵某,男,43岁,于2010年8月24日因受风、生气等原因,在行走过程中突然双手抱胸,步态蹒跚,随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呈蜷卧位,伴有大汗淋漓,唇甲青紫,脉搏摸不到,立即送到急诊科抢救。心血管绿色通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患者心脏停跳已超过18分钟,结合患者的心电图,认为患者猝死的原因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的支持下,急速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造影显示前降支近端99%闭塞、伴有血栓影,立即在前降支置入1枚支架,冠状动脉血流恢复TIMI 3级。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温阳搜风中药。8月29日撤除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停止使用呼吸机,8月30日拔除气管插管、鼻饲管和导尿管等,患者即能下床活动,复查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由支架术后的30%升至47%。经过精心治疗患者住院15天后康复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行走过程中突然双手抱胸(被迫体位)、步态蹒跚即是“心脏中风”先兆,随即出现猝死这一恶性事件,所幸抢救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wfuj
|
2014-6-16 1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是一个天才,可惜天妒英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hslk4023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