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类] 白扁豆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白扁豆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904 | 回复2 | 2009-11-18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生缠绕草本。三出复叶,先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6~11cm,宽4.5~10.5cm,顶端短尖或渐尖,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冠白色或紫红色;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
药用价值
概述
  【药性】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中,化湿消暑。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药用的白扁豆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能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唯其“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以本品作为人参、白术等药物的辅助。本品还可用于脾虚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宜与白术、苍术、芡实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
  2.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本品能健脾化湿以和中,性虽偏温,但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故可用于暑湿吐泻。如《千金方》单用本品水煎服。偏于暑热夹湿者,宜与荷叶、滑石等清暑、渗湿之品配伍。若属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宜配伍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之品,如香薷散(《和剂局方》)以之与香薷、厚朴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服用时宜炒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
  2.《本草新编》:“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
编辑本段营养价值
  白扁豆,营养价值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味亦鲜嫩可口。据中国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的《食物成分表》:每百克白扁豆含蛋白质2.8克,脂肪O.2克,糖5.4克,热量35千卡,粗纤维1.4克,钙116毫克,铁1.5毫克,胡萝卜素O.32毫克,硫胺酸O.05毫克,核黄酸O.07毫克,尼克酸O.7毫克,抗坏血酸13毫克。白扁豆既是滋补佳品,夏暑作清凉饮料,又是一味良药。
   
餐桌上的美食
关于白扁豆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间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明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说:“取硬壳白扁豆,连皮炒熟,入药”,“硬壳白扁豆,
   
加有白扁豆的粥
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典》也说: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总之,白扁豆一身是宝,它的果实(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人药。其性味甘微湿,入脾胃二经,有补脾胃,和中化湿,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泄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赤白带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白扁豆·中药材  【拼音名】Bái Biǎn Dòu
  【别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眉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ichos lablab L.
  采收和储藏:秋季种子成熟时,摘取荚果,剥出种子,晒干,拣净杂质。
  【原形态】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4-14cm;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柄长1.5-3.5cm,两侧小叶柄较短,长2-3mm,均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5-10cm,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线,两面均被短柔毛,沿叶脉处较多,基出3主脉,侧卧羽状;侧生小叶斜卵形,两边不均等。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cm,直立,花序轴较粗壮;2-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舌状,2枚,早落;花萼宽钟状,先端5齿,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cm,旗瓣广椭圆形,先端向内微凹,翼瓣斜椭圆形,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龙骨瓣舟状,弯曲几成直角;雄蕊10,1枚单生,其余9枚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将雌蕊包被;子房线形,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头头状。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8cm,宽1-3cm,先端较宽,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边缘粗糙。种子2-5颗,扁椭圆形,白色、红褐色或近黑色,长8-13mm,宽6-9mm,厚4-7mm,种脐与种脊长而隆起,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湿,应注意浇水。花期要求干旱,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容易落花。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种植。种子发芽率90%以上。温度在16-20℃,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10-14d出苗。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由于种子顶土能力弱,故播种前应先浇水,待可耕时立即下种,穴播,每穴放种子2-3粒,覆土0.6-1cm,略镇压。行株距(3-60)cm×45cm。
  田间管理 出苗后不久即应培土。生长初期,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潮湿。苗高50-60cm,应设支架。花期不宜浇水,以免落花。应追肥,以磷、钾肥为主。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春天发生,防治可用可湿性硫黄粉500g加100kg水喷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用2.5%敌杀死防治。豆荚螟可在初孵幼虫期喷洒触杀剂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0.8-1.3c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稍有光泽,有的可见棕褐色斑点,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长7-10mm,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珠孔,另端有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片,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部位为2列,长26-213μm,宽526μm,壁自内向外渐增厚,近外方有光辉带;支柱细胞l列,种脐部位3-5列,哑铃状,长12-109μm,宽34-54μm,缢缩部宽10-25μm,其下为10数列薄壁细胞,多切向延长。最内1列种皮细胞小,类方形。于叶细胞内含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内含淀粉粒,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二侧有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化学成份】种子含油0.62%,内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8.33%,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57.95%,反油酸(elaidic acid)占15.05%,油酸(oleic acid)占5.65%,硬脂酸(stearic acid)占11.26%,花生酸(arachidic acid)占0.58%,山萮酸(behenic acid)占10.40%。又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蛋氨酸(methionone),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维生素(vitamin)B1及C,胡萝卜素(caroten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水苏糖(stachyose),麦芽糖(maltose),棉子糖(raffinose),L-2-哌啶酸(L-pipecolic acid)和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另含甾体。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白扁豆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毒性 白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不溶于水的凝集素,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故属毒性成分。另含一种酶,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加热亦降低其活性,于10mg/kg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thrombin),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s延长至60s。
  用白扁豆提取的凝集素可区分人和羊、牛的红细胞,因为此凝集素仅凝集人的红细胞,法医可用此探测人血。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回流提取,滤过,取滤液蒸干,滴加醋酥2-3滴和硫酸1-2滴,显黄色,变为红色、紫红色、污绿色。(检查甾类)
  【炮制】白扁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白扁豆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药典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
  【性味】甘淡;微温;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生品捣研水绞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糖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摘录】《中华本草》
  【禁忌】患寒热病者,不可食。
  美厨点滴
消暑去湿:白扁豆大米粥
  材料:食养家白扁豆25g、大米50g
  做法:
  1、白扁豆洗净后泡8-10小时。
  2、大米洗净,用清水泡1小时。
  3、大米与白扁豆放入砂锅中。
  4、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
  5、小火炖至扁豆熟软即可。
  温馨提示:白扁豆务必要炖至熟烂食用更佳。
功效
  功效:白扁豆就是一味补脾暖胃,化湿消暑、补虚止泻的药食俩宜佳品,能治疗夏日雨季的暑热湿气。
编辑本段营养知识
  白扁豆知识介绍: 白扁豆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扁豆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白扁豆营养分析: 1. 扁豆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食物纤维、维生素A、B族维生素、氰甙、酪氨酸酶等,扁豆衣的维生素B含量特别丰富;
  2. 扁豆含有对病毒的抑制成分,这种活性成分在水溶性的高分子和低分子部分都有,这种成分能有效地抑制病毒的生长;
  3. 扁豆中所含的淀粉酶抑制物在体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4. 扁豆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刺激骨髓造血组织,减少粒细胞的破坏,提高造血功能,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效;
  5. 扁豆中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能使癌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肿瘤细胞表面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发挥细胞毒的作用,并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的生长,起到防癌抗癌的效果。
  白扁豆补充信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扁豆中含有血球凝集素,这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可增加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抑制免疫反应和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移动,故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肌体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故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肿瘤患者宜常吃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白扁豆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白扁豆食疗作用: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入脾、胃经;
  有健脾养胃,解暑化湿,补虚止泻的功效;
  主治脾虚呕逆,食少泄泻,或暑湿吐泻、妇女赤白带下,小儿疳积,酒醉呕吐,水停消渴等病症。
  白扁豆做法指导: 1. 白扁豆煮熟捣成泥可做馅心,与熟米粉掺和后,可制作各种糕点和小吃;
  2. 白扁豆与红枣、桂圆肉、莲心等煮成羹食用,也是民间传统的滋补佳品;
  3. 白扁豆含有凝集素,有一定的毒性,加热处理可以使其失去毒性,所以食用时一定煮熟蒸透;
  4. 白扁豆宜与粳米煮粥,健脾之力更强,对脾胃素虚,食少便溏,夏季泻利或烦渴颇有效果,更为中老年人的长寿粥膳佳品。
icmv7465 | 2014-12-24 07: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像猪一样的生活,但你永远都不能像猪那样快乐。
oeah6603 | 2016-8-20 08: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