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类] 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浮小麦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591 | 回复2 | 2010-7-13 1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中药属性
药用价值
   
浮小麦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除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附方】
  ① 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钦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② 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1]
化学成分
  普通小麦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麦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allantoin)、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维生素B、E。
化学鉴定
  薄层角谱:取本品细粉0.1g,加70%乙醇1ml,冷浸过夜,上清液作点样用。并以果糖、蔗糖、棉子糠溶液做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1%CMC薄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展开,展距10cm,重复1次。喷以a-萘酚硫酸溶液,加热后果糖、蔗糖、棉子糖显蓝紫色。
粉末特征
  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
  ①淀粉粒为主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μ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少复粒,由2-4或多分粒组成。
  ②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28-232μm,直径6-21μm,壁念珠状增厚。
  ③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20μm,直径16-42μm,壁念珠状增厚。
  ④果皮中层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
  ⑤非腺毛单细胞,长40-950μm,直径10-30μm,壁厚5-10μm。[1]
浮小麦有功效
   
浮小麦
  浮小麦
  (《本草汇言》)
  【异名】浮水麦(《本草蒙筌》),浮麦(《纲目》)。
  【来源】为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植物形态详"小麦"条。
  【药材】干燥颖果呈长圆形,长约2~6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略皱,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背面基部有不明显的胚1枚,顶端有黄色柔毛。质坚硬,少数极瘪者,质地较软。断面白色或淡黄棕色。少数带有颖及稃。气无,味淡。以粒匀、轻浮,表面有光泽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炮制】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
  《纲目》:"焙用。"
  【性味】甘咸,凉。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备要》:"咸,凉。"
   
浮小麦
  【功用主治】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
  ①《本草蒙筌》:"敛虚汗。"
  ②《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③《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名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②《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中医传承
民间传说
  一天,名医王怀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又瘦又瘪,便问伙计:“这些蛀小麦是何人送来?”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这时忽来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说:“我娘子近来常常发怒,哭笑无常,整日心神不宁,甚至还伤人毁物,请为她除病驱邪!”王怀隐望闻问切之后,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脏躁症也。”言毕,开了一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意用汉末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良方“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临行时,又补充道:“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湿透衣衫。”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良种号小麦(3张)  五日后,那妇人病愈,前来拜谢王怀隐。他关切地问:“今天再来治盗汗症?”那妇人笑道:“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思忖,难道甘麦大枣汤也有止盗汗的作用?后来,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几个盗汗症病人,均不见效。他大惑不解。正当这时,店堂小伙计与张大户的争吵声惊动了王怀隐。伙计手握一把张大户送来的小麦说:“这样的小麦我怎能收?你别以为做药就可以将就些,这瘪麦子你拿回去吧!”王怀隐听罢,忆起上次那妇人所用的小麦就是张大户送来的瘪麦子,于是急忙上前道:“张老兄,你这麦子是……”张大户红着脸诉出了实情:“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麦子,我舍不得丢弃,便送来了。”王怀隐吩咐伙计:“暂且收下,另放一处,并注明‘浮小麦’三个字。”
  后来,王怀隐用浮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治一个好一个。太平兴国三年,他与同道好友王祜、郑奇、陈昭遇潜心研究张仲景的医著,合编成《太平圣惠方》一书,并将浮小麦的功效记入该书。从此,“浮小麦”一药便为历代医家治用至今。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消克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
古籍摘要
  1.《本草蒙鉴》:“敛虚汗”。
  2.《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
  3.《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lwsyp | 2015-4-5 2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ziqjyhSTR | 2016-11-15 19: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气是拿你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