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纵条纹。叶互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cm,宽1~3cm。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淡红色,后变白色,苞片3;花被片5;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子房上位,柱头2裂。胞果卵形,盖裂。种子扁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8~9月。
名称 青葙、青葙子
Semen Celosiae
(英)Feather Cockscomb Seed
别名 野鸡冠花、鸡冠苋、狼尾花、大尾鸡冠花、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
科属:苋科,青葙属。
来源 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种子。
植物形态
生于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几遍全国。一年生草本,高0.3-1米,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显明条纹。
叶片矩圆披针形、披针形或披针状条形, 少数卵状矩圆形,长5-8厘米,宽1-3厘米,绿色常带红色,顶端急尖或渐尖,具小芒尖,基部渐狭; 叶柄长2-15毫米,或无叶柄。
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枝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长3-10厘米;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 长3-4毫米, 白色,光亮,顶端渐尖,延长成细芒,具1中脉,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初为白色顶端带红色,或全部粉红色,后成白色,顶端渐尖,具1中脉,在背面凸起;花丝长5-6毫米,分离部分长约2.5-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长3-5毫米。
胞果卵形,长3-3.5毫米,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凸透镜状肾形,直径约1,.5毫米。花期5-8月,果期6-10月。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物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全草晒干备用。
种子性状
种子扁圆形,少数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无臭,无味。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淀粉、烟酸、硝酸钾。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
种子: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全草:清热利湿。
炮制方法
1.青葙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炒青葙子:取净青葙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鸣声,内部浅黄色,并逸出香气时,取出晾凉。
成品性状
1.青葙子:呈扁圆形。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无臭,无味。
2.炒青葙子:光泽不明显,有香气,质脆。
炮制作用
1.青葙子: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泄肝火,明目退翳的功能。生青葙子长于清肝泻火,常用于肝热目赤,肝火眩晕。
2.炒青葙子:炒后寒性缓和,并易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明目退翳。用于目生翳膜,视物昏暗。
其它名称
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和丰富的硝酸钾,尚含烟酸。种子含脂肪油约15%,淀粉30.8%,烟酸及丰富的硝酸钾。并分得β-谷甾醇 、棕榈酸胆甾烯酯、3,4-二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正丁基-β-D-果糖甙和蔗糖。
青葙子-药用部分
性状:种子呈扁圆形,中心较边缘厚,直径O.1-0.15cm,厚O.05-0.1cm。表面光滑,色黑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子外形似鸡冠花子,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气微臭,味微苦。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1,清肝明目:主要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昏暗。
2,该品还可用于肝火型高血压。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3~5钱。
用药忌宜:《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该品清泄肝火之力较强,且能扩散瞳孔,故肝肾阴虚之目疾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