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淡豆豉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果实类]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淡豆豉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982
|
2
|
2011-8-9 12: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晒干,生用。《释名·释饮食》: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名淡豆豉。《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现代研究,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辛、甘、微苦,寒(根据炮制方法另有辛、微温);性平。归肺;胃经。
①《别录》:“味苦,寒,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涩。”
③《珍珠囊》:“纯阴。”
④《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⑤《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手少阳三焦经。”
⑥《要药分剂》:“入肺、胃二经。”
⑦《中国药典》:“苦、辛,凉。”[1][5]
功效主治
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虚烦不眠。[1][5]
各家论述
①《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②《药性论》:“主下血痢如刺者,治时疾热病发汗,又寒热风,胸中生疮者。”
③《日华子本草》:“治中毒药,蛊气,疟疾,骨蒸;并治犬咬。”
④《食疗本草》:“能治久盗汗。”
⑤《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痘,呕逆。”
⑥《本经逢原》:“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⑦《会约医镜》:“安胎孕。”[1]
用药禁忌
胃虚易泛恶者慎服。
《本草经疏》:“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热结胸中,烦闷不安者,此欲成结胸,法当下,不宜复用汗吐之药,并宜忌之。”[1]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fhrsq
|
2015-6-30 0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气是拿你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褚怡宝
|
2017-1-21 2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做春泥我会更胡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美容之声
tfup464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