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榧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榧子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果实类]
榧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榧子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628
|
2
|
2011-4-11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拼音
Fěi Zǐ
榧子 (《唐本草》)
异名
彼子(柀子)(《本经》),榧实(《别录》),罴子(陶弘景),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
来源
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
植物形态
榧子
榧(《别录》),又名:野杉(《纲目》),香榧、木榧。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枝开张,小枝无毛。叶呈假二列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长1.2~2.5厘米,宽2~3毫米,愈向上部愈狭,先端突刺尖,基部几成圆形,全缘,质坚硬,上面暗黄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肋显明,在其两侧各有一条凹下黄白色的气孔带。花单性,通常雌雄异株;雄花序椭圆形至矩圆形,具总花梗,雄蕊排成4~8轮,花药4室;雌花无梗,成对生,只1花发育,基部具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1,直生。种子核果状、矩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3厘米,先端有小短尖,红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胚乳内缩或微内缩。花期4月。种子成熟期为次年10月。生长于山坡,野生或栽培。
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本植物的根皮(榧根皮)、花(榧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10~11月间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
榧子
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长2~4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有一椭圆形的疤痕,色较淡,在其两侧各有一个小突起,另一端稍尖,外壳质硬脆,破开后内面红棕色,有麻纹。种仁卵圆形,皱而坚实,表面有灰棕色皱缩的薄膜,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甜。以个大、壳薄、种仁黄白色、不泛油、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
药理作用
榧子浸膏在试管内对猪蛔、蚯蚓无作用,有谓能驱除猫绦虫;日本产榧子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浸膏体外对猪蛔、蚯蚓、蚂蟥有毒性作用;5%煎剂2小时可杀死血吸虫尾蚴;榧实油有驱钩虫作用。
炮制
榧子:拣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炒榧子:将净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炒至热透,内呈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
性味
甘,平。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有毒。"
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涩,无毒。"
归经
入肺、胃、大肠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
功用主治
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
榧子
①《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
②《别录》:"主五痔。"
③陶弘景:"疗寸白。"
④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
⑤《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⑥《生主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
⑦《本草备要》:"润肺,杀虫。"
⑧《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
⑨《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
①苏拭《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
②《本草衍义》:"(食之)过多则滑肠。"
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火,热嗽非宜。"
选方
榧子
①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 ②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
③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
临床应用
①治疗钩虫病:每日吃炒榧子3~5两,直至确证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经1月左右痊愈。治程中未见副作用。该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则疗效更佳。
②治疗丝虫病:取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余灰)1两,研末混合调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微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余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该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气应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湿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
②《本草新编》:"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人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入共用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小李飞刀
|
2015-6-22 18: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骷髅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affestcic
|
2017-1-10 08: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pletchernhf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