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黄芥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黄芥子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果实类]
黄芥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黄芥子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661
|
2
|
2014-1-13 18: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黄芥子 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 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
本品较小。直径0.1~0.2c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红棕色。破碎后加水浸湿,则发生辛裂的特异臭气。
性状鉴别
1.白芥子:种子近球形,直径2~2.5mm。表面淡黄色,光滑,在放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具一圆形淡褐色的种脐。去掉种皮可见2肥厚子叶,油质、相互纵向摺叠,胚根包藏于其间。气微,味辛辣。(照片右)
以粒大,饱满,色黄白,纯净者为佳。
2.黄芥子:种子形状与白芥子相似而较小,直径1.2~1.8mm,表面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气微,味极辛辣。(照片左)
以子粒饱满,均匀,鲜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白芥子:种皮最外层为1列略切向延长的表皮细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层,细胞中能见到粘液质层纹;下皮细胞为1~2列大小约相等的薄壁细胞;栅状细胞为1列厚壁细胞,其内壁和侧壁的基部1/2处增厚,外壁菲薄,宽约10μm左右;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胚乳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的细胞,内含糊粉粒,其下方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均含糊粉粒和油滴。
2.黄芥子:与白芥子的主要区别点为下皮细胞近半月形;栅状细胞较宽,近方形,宽约20μm左右。
黄、白芥子识别
芥子是常用的中药材,性温、味辛,有润肺豁痰、消肿止痛之功效,但药品中有黄芥子和白芥子之分,其主要区别如下。
(1)白芥子外观呈球形,直径约1.5--2.5mm;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
(2)白芥子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黄芥子表面呈黄色或棕黄色,少数呈 暗红棕色。
(3)白芥子具有细微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有白 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气,味辛辣;黄芥子研碎后加水浸湿,会发出辛烈 的特异臭味。
(4)白芥子甙反应试验。取白芥子1g,加水10ml,煮沸,过滤,滤液加硝酸汞试液5滴,放置片刻,液体逐渐变成红色;黄芥子无白芥子甙反应。
配伍食用
1.配苏子,二者皆能祛痰,然一偏温经散寒,一偏下气定喘,可用于寒痰壅肺之咳喘证。
2.配肉桂,活血通络,散寒止痛功增,常用于肾虚作喘,寒痰壅肺,复感风寒者。
3.配没药,利气活血,通经止痛及消肿功力增强,凡寒凝血瘀,痹痛拘挛,跌打损伤及疮疡久溃不敛,均可应用。
扩展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ysuxj
|
2015-11-17 02: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glv5217
|
2017-5-18 16: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尊生保健
owrfbk[k]9]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