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 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鹿衔草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842 | 回复2 | 2011-3-6 07: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药属性
药品简述
药名:鹿蹄草
汉语拼音:Lù Tí Cǎo
英文名:wintergreen; Pyrola rotundifolia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yrola deco-rata H.Andr.
2、Pyrola calliantha H. Andr.[P.Rotundifolia L.Subsp.Chinensis H. Andr.」
3、Py-rola japonica Klenze exAlef.
4、Pyrola incarnata Fisch.ex Dc.
别名:鹿含草、鹿衔草、破血丹、小秦王草、破血丹、纸背金牛草、大肺筋草、红肺筋草、鹿寿茶、鹿安茶、鹿含草、薇衔
性味:甘苦,温。
归经:入肺经、胃经、肝经、肾经。
功能: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咳、止血。
主治:主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研末,6-9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撒;或煎水洗。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或阴湿处。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
药材基源:为鹿蹄草科植物普通鹿蹄草、鹿蹄草、日本鹿蹄草、红花鹿蹄草的全草。
采收储藏:栽后3~4年采收,在9~10月结合分株进行。采大留小,扯密留稀,每隔6~10cm留苗1株。以后每隔1年,又可采收1次,除去杂草,晒至发软,堆积发汗,盖麻袋等物,使叶片变紫红或紫褐色后,晒或炕干
炮制:拣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稍润,切细,晒干。
药材性状

  鹿衔草
干燥全草,茎紫褐色,稍具棱,并有皱纹,无毛,微有光泽。叶柄长,扁平而中央凹下,两边呈膜质状,常弯曲,无毛。叶片皱缩,稍破碎,上面紫红色,少有呈棕绿色者,光滑,下面紫红色,无毛,叶脉微突;纸质,易碎。有时可见花茎,上有数朵小花或扁球形棕色蒴果。气无,味微苦。以紫红色或紫褐色、无杂质者为佳。根茎细长。茎圆柱形或具纵棱,长10~30cm。叶基生,长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8cm,先端圆或稍尖,全缘或有稀疏的小锯齿,边缘略反卷,上表面有时沿脉具白色的斑纹,下表面有时具白粉。总状花序有花4~10余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状长圆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药基部有小角,顶孔开裂,花柱外露,有环状突起的柱头盘。蒴果扁球形,直径7~10mm,5纵裂,裂瓣边缘有蛛丝状毛。[1]
主产于浙江、安徽、贵州、陕西。此外,黑龙扛、四川、云南及海南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浙江、安徽产者质量为佳。云南以鹿衔草全草熬膏,商品为棕色方块状的固体,气清香,味甜,名鹿衔草膏,功能补气补血。[2]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稍润,切细,晒干。
采收储藏
栽后3~4年采收,在9~10月结合分株进行。采大留小,扯密留稀,每隔6~10cm留苗1株。以后每隔1年,又可采收1次,除去杂草,晒至发软,堆积发汗,盖麻袋等物,使叶片变紫红或紫褐色后,晒或炕干。
yongkang3214 | 2015-5-11 12: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我的人这么多,你算老几?
pletchernhf | 2016-12-6 10: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溜溜的黑野猪和你的小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