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类] 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海桐皮的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813 | 回复2 | 2009-11-12 17: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桐皮


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较易剥取,将树砍伐剥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晒干。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药材简介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
【拼音名】Hǎi Tónɡ Pí
【别名】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
药材产地
广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药。
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作海桐皮使用。参见刺楸树皮条。朝鲜、日本亦有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园习见栽培观赏。
炮制加工
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用药禁忌
1、血虚者不宜服。
2、《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3、《本草汇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谐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4、《得踢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性味归经
海桐皮中药展示(6张)苦,辛,平。
①《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⑧《本草经疏》:味苦辛。
【归经】
入肝、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①《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②《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③《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④《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⑤《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⑥《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瘀,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瘀血作痛。
⑦《贵州草药》:解热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何知叫 | 2014-12-23 15: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icmv7465 | 2016-8-19 22: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太有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